一个冥想APP就能估值20亿美金,VC们都想不明白

  

一个冥想APP就能估值20亿美金,VC们都想不明白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 | 喜乐,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2021年9月创投圈里诞生了一个很互联网的词儿,“精神心理互联网赛道”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赛道,我找了几位圈里投科技、医疗的资深VC聊了聊,得到的回应相似却又各有不同:  
1)一直在关注,但没投过;2)一直在关注,已经有项目准备投;3)一直在关注,相关项目在聊 。  
从几位投资人口中,最大的共识是:这无疑是一个刚需赛道,不会不关注;同时,他们最大的疑惑点也来自于一条共识:这个赛道怎么标准化?  
3000亿规模的刚需赛道无论大家对资本“狂热”投资某个赛道有哪些“微词”,有一点毋庸置疑,资本出没的地方,一定是存在市场需求的地方 。  
根据2020年全球健康研究所(GWI)发布的研究报告《定义精神健康经济》显示,全球心理健康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10亿美元的规模 。如果针对中国市场,许多业内人士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3000亿元级 。  
3000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个空间足够滋长出耀眼的独角兽或者明星项目 。  
而为什么说这个赛道已经变成一条刚需赛道?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的调研数据十分触目惊心:中国心理健康的人群仅占10.3%,处于心理亚健康及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分别占比76.3%、16.1% 。  
按照这个数据,10个人里面,也许只有一个能被视为心理健康 。  
不光如此,心理健康还是一个边界十分模糊的领域,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近两年消费项目的热门标签 。比如近一年来大火的功能食品赛道里,“解压”、“缓解睡眠”等功效被着重强调 。  
那么如果要将精神/心理健康赛道划分具体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精神科诊疗领域、心理咨询领域、缓解心理情绪领域 。这三个领域,无论哪一个都不是一个小赛道 。  
精神科诊疗领域,首先光说中国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就高达9500万人次,在如此之高的患者人数下,只有5%得到了治疗;其中年轻群体、孕妇及产后妇女、老年人处于抑郁症发病的高峰期 。  
其次,中国的精神障碍患者数量也达到2.5亿人,总患病率高达 17.5% 。  
因此,当好心情、昭阳医生能够在2021下半年获得分别2亿、数亿元的投资,就显得十分顺理成章 。  
而谈到缓解心理情绪领域,它应该是今年除去互联网精神诊疗之外,最被资本青睐的赛道 。  
2021年8月,精神健康品牌FLOW冥想获得了由Evolve Ventures和光速中国共同领投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融资;Evolve Ventures创始人邵亦波亦在7月投资了另一个冥想+正念平台Heartly lab 。  
投资人给出的投资逻辑十分归璞:“人们从心底呼唤心灵的宁静”、市场和用户需要被“带来更多对生活、对生命的美好想象” 。  
如果对标美国市场的话,则不难想象为何投资人更偏好这类项目 。比如欧美两大明星冥想app Calm和Headspace都已经达到了20亿美金的估值 。  
另外投中网独家获悉,目前市场里已经有不止一家机构决定投资专注冥想类的项目;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将会完成交割 。  
最适合线上的赛道一位曾主导精神心理健康赛道头部项目某轮融资的业内朋友提出了一个蛮有意思的观点:这个赛道很适合搬到线上去做 。  
这话不假 。  
在中国,医疗供给严重失衡的事实亦给线上医疗平台提供了增量空间;这在精神诊疗领域也不例外 。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精神科医师仅4万名,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的精神科医师不足2位,尚不足国际标准的1/4 。此外,据《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015-2020)》分析,中国精神科医疗资源主要分布在省级和地级市,县域及以下的基层医疗机构鲜有精神科、心理科,精神卫生供给不充足,分配也不均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