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要和你玩!”,孩子主动社交却惨遭拒绝,再心疼也不能做这( 三 )

  
3  
帮孩子具体分析 , 但不替孩子做决定  
“你是想玩他们这个游戏 , 还是想跟他们这些人玩?”  
不替孩子做决定 , 只是给孩子提供参考 , 也  
让孩子理清是想玩游戏 , 还是想和这个人玩 。   
孩子们通常分不清这两点 。   
其实 , 目的不同 , 方案也完全不同 。   
如果只是因为游戏 , 那这群人不玩 , 就换群人玩 。 实在不行 , 老母亲也可以顶上啊 , 被拒绝也没什么所谓 。   
如果是因为人 , 那就选择“投其所好” , 人家玩啥 , 你注意配合点啥 , 鼓励并教给孩子一些更有效的融入方法 。   
4  
更有效的融入方法  
父母除了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 更要教会孩子有效的融入方式 ,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   
观察:  
陪孩子在一旁观察人家在玩什么 , 规则是什么 , 需要什么 , 为后边的加入提供理论支持 。   
给予肯定并加入讨论:  
无论做什么谁不希望获得他人的肯定和赞赏呢?  
有一年去海边 , 几个大点的孩子在沙滩上堆城堡 , CC在旁边观察半天后对一个相对友好的小哥哥说“你的这个城门太酷了 , 上边还有尖尖的塔” 。   
小男孩听完一脸欣喜“是吧 , 我…..”  
然后CC就很顺利地和小哥哥一起堆城门啦 。   
做出贡献:  
这一点非常关键 , 也是CC经常用的 。   
就比如开头CC被无数次拒绝但最终靠自己锲而不舍的奉献精神(给人家一直捡积木、递积木)成功打入阵营 。   
所以 , 想加入群体就想想我们可以先做哪些贡献 , 提供自己的玩具、关心下遇到困难的伙伴或跑跑腿捡个东西啥的 , 没人会拒绝的哈 。   
遵守秩序:  
无论再有主见的孩子 , 想加入别人也都是从跟班玩起的 。   
毕竟没有谁喜欢一上来就指手画脚的人 , 不论你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 。   
所以 ,   
想要愉快的和新加入的群体玩耍就要先遵守对方的游戏规则 ,   
这些都需要靠最初的观察获得信息 。   
“才不要和你玩!”,孩子主动社交却惨遭拒绝,再心疼也不能做这  
文章图片  
提供给孩子一些切实  
可行的方案和技巧 ,   
鼓励孩子自己主动去解决 , 比我们直接帮助孩子打开社交局面更重要 。   
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更友好的环境和机会 , 提供一些可以更快加入别人的技巧或是在家多次演练“主动加入”的情景 ,   
但最重要的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