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新一轮合资热也在新能源领域兴起,这也会成为未来车企合资合作的重点,最好的例子就是江淮和大众、长城和宝马、比亚迪和丰田等中外车企合资成立的新能源合资企业,外方在不断加大与中国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优势车企合资,新的合资企业,也会带来新的市场格局 。
不过,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已经跑在了前面,传统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成为目前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存在的短板非常明显,自主品牌在未来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
用数据来说话,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零售达到251.4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78.3% 。11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20.8%,1-11月渗透率13.9%,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 。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37.4%,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6% 。
从数据也可以看出,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发展整体落后自主品牌,包括大众品牌ID 。系列、宝马纯电系列等,绝大多数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不过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为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争抢的奶酪,这些车企都集中发力,推出新能源车型,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迎来更激烈的竞争 。
汽车行业外资限制的全面取消,虽然会对中国汽车制造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并不会改变国内自主汽车品牌产品上探等趋势的进程 。像吉利、长城这些品牌,它们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直面合资品牌的竞争,所以这些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并不害怕竞争 。
股比限制放开后,中外品牌的竞争将会更为激烈,最终肯定也会有一些企业被淘汰,真正能存活下来的必然也是具有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崔东树表示,由于中国新能源车乘用车发展迅猛,自主品牌新能源表现超强,长期来看,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车的强势增长将获得更优势的市场地位 。相信自主品牌有实力也有信心去直面这些挑战,中国汽车企业在这样公平的环境中应该砥砺前行 。
总结
【乘用车股比放开 新规则带来新格局】 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洗牌,并非所有的合资车企都还能维持“利润奶牛”的定位,对有些生存状态不好的合资企业而言,股权的变化让他们如释重负,及时止损 。虽然股比全面放开,但短时间内也不会出现纷纷调整现象,毕竟这是一场多方博弈的持久大戏,外资公司想要增持要面临的挑战也不小 。不过毋庸置疑,随着汽车股比限制的放开,汽车产业从2022年开始也会迎来新一轮的调整 。
- 2023年|2023年起儿童按年龄享优惠火车票 关于儿童免费乘车相关知识
- 不畏艰难的成语
- 中转换乘是一张票吗
- 火车同站换乘30分钟够吗
- 换乘还需要重新检票吗
- 广州南换乘需要出站吗
- 75折怎么算
- 同站换乘需要出站吗
- 剪刀能带上地铁吗 乘地铁能不能带剪刀
- 高铁改签可以改到第二天吗 高铁改签能不能改乘车日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