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 , 将来能有出息、成大器 ,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养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是怎么说的吧!
文章图片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 ,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人 , 被誉为是中国“幼教之父” 。
陈鹤琴先生不仅学前教育有很深的研究 , 他还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 陈鹤琴认为:
儿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着人一生的发展 , 具有积极的奠基作用 。
文章图片
陈鹤琴先生在《陈鹤琴教育文集》上卷中还专门针对家庭教育提到了“作为父母必须清楚的3件事” , 我觉得非常值得分享出来 。
一、清楚孩子的心理是如何发展的
陈鹤琴先生经过对学龄前儿童心理的研究 , 总结出孩子的心理有这几种表现:好游戏;好奇;好群;喜欢野外生活 。
家长想要让孩子学习一些东西的时候 , 只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这几种心理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文章图片
比如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某些知识或常识;趁孩子对某些事物好奇的时候教他一些常识;让孩子在群体中学会合作、互助、沟通等情商能力;带孩子尽可能亲近自然 , 学习关于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
文章图片
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也是这样 , 儿子7岁前 , 爱玩游戏、好奇心强、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喜欢户外环境 。 在给他做启蒙的时候就更明显了 , 如果我陪他玩一个游戏时需要学什么东西他一遍就能学会 , 如果干让他学 , 他就很抵触学着特别费劲 。
二、清楚爱孩子的方法
陈鹤琴先生还提到为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父母的步调要一致(教育方法)、父母要给儿童以真正的爱 。
其中 , “真正的爱”这个词很重要 , 几乎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 , 可以有些爱的方法是错的 , 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爱” 。
文章图片
从陈鹤琴所提出的幼儿园教学原则中的这几条基本可以概括: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 应当让他自己做;
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 , 应当让他自己想;
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
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
父母真正的爱既不是“溺爱”也不是“拔苗助长” , 而是根据孩子的能力教孩子自食其力 , 鼓励他、用积极的方式暗示他学习更多能力 。
比如孩子2岁左右可以用勺子的时候 , 家长就不要顿顿都喂饭了 , 可以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 。
文章图片
不单单是能自己吃饭 , 独立、自理能力强的孩子 , 锻炼双手和大脑的机会更多 , 思想上会更独立、头脑也更聪明 。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是源于生活的 , 作为父母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
俗话说:龙生龙 , 凤生凤 ,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然绝对了些 , 但也确实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 孩子大概率也会是差不多的人 。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谈家庭教育:作为父母要清楚的3件事】想要让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蓝”家长要先从自身开始改变 。
文章图片
- 美帝国主义真的十恶不赦么,他曾以极低的价格转让乙肝疫苗技术给中国,造福5亿人呀!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加拿大国籍的吴***在中国大量捞金 外国人泡中国女人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