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后,七夕节进一步发展,节日气氛非常浓厚 。宋朝的妇女们除了陈列瓜果、穿针乞巧之外,还会在七夕时用水浸绿豆、小麦,生芽数寸,以红蓝丝绳束之,称为种生 。
此外还在庭院中盖彩楼,称为乞巧楼 。孩子们在七夕也可以参与乞巧活动,男孩乞聪明,女孩乞巧 。
七夕从传统的女性节日转变为情人节是文人的功劳,历朝历代将七夕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诗篇风起云涌,光是唐代就留下了八十多首以七夕为题的诗,宋朝更是超过了两百首 。
随着诗词的流传,牛郎织女的"自由恋爱"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美好的光芒,于是,之前的一些乞巧习俗就渐行渐远了,渴望爱情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得以传承了下来 。
到了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七夕将穿针习俗变为丢巧针,乞巧时间也从晚上变成了正午 。
女子乞巧时,将装满水的碗放在正午的阳光下,再将绣花针放在碗里浮起来,如果针在水中的影子如花似云,或呈鸟兽形,就认为"乞得巧";如果影子粗笨似槌,或弯曲不成形,就认为"乞得拙" 。

文章插图
传统习俗
- 乞巧
穿针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 。
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 。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 。士民之家皆效之 。"
- 拜织女
仪式是: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茶、酒、水果、鲜花等祭品,再放上一个小香炉 。
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女和少妇们提前斋戒一天,沐浴好,准时到主办人的家里来,焚香礼拜后大家在桌子前围坐好,一边吃花生、瓜子等零食,一边对着织女星默念自己的心事 。
比如希望长得漂亮或者嫁个如意郎君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默祈祷,一般玩到半夜才会各自散去 。

文章插图
- 拜魁星
东汉时已有"奎"主文章的信仰,并常以"奎"称文章、文运,如称秘书监为"奎府",称皇帝写的字为"奎书""奎章" 。因为魁星掌主文运,所以与文昌神一样,深受读书人的崇拜 。
传说他那支笔专门用来点取科举士子的名字,一旦点中,文运、官运就会与之俱来,所以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将其视若神明 。
唐宋时,皇宫正殿的台阶正中石板上,雕有龙和鳌的图像 。如考中进士,就要进入皇宫,站在正殿下恭迎皇榜 。按规定,考中头一名进士的才有资格站在鳌头之上,故有"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誉 。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魁星生日" 。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要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
- 美帝国主义真的十恶不赦么,他曾以极低的价格转让乙肝疫苗技术给中国,造福5亿人呀!
- 一句七夕情人节快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情人节与七夕节的真谛
- 七月八月节日习俗 七夕节人们会干什么
- 人通常吃什么 上海七夕节吃什么
- 七夕终于过去了的说说 七夕节说说图片大全
- 七夕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七夕节的神话故事
- 七夕写给顾客的祝福语 七夕节的祝福语加图片
- 加拿大国籍的吴***在中国大量捞金 外国人泡中国女人
- 中国人何时能攻克癌症和糖尿病 2021年糖尿病重大突破
- 不过七夕犯法吗 七夕节不能干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