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合影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人,作为京剧兴盛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旦角名家,号称“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并称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已有流传了 。
1927年,北平《顺天时报》举办“征集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1931年四人合作《四五花洞》唱片的流行,加上1932年上海《戏剧月报》举行“四大名旦”征文活动,使得这一称号愈加流行,得到了公认 。
“四大名旦”在艺术上不断进取,表演、唱腔精益求精,分别以各自的独特风格、独门剧目流传后世,他们分别创立的梅派、尚派、程派、荀派,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旦行流派 。

文章插图
梅兰芳(中)、尚小云(左)、程砚秋(右)
合作演出《断桥》
老生行的代表人物,继“后三杰”之后,又有“四大须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须生”的成员也有所变化 。京剧界素有“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之说 。
一般认为,“前四大须生”指的是20世纪2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四位老生演员,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
30年代末,前三位逐渐退出舞台,同时又出现了以马连良为首的,包括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在内的“后四大须生” 。《中国京剧史》即采用此说 。
也有观点认为,“四大须生”所指的人物,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初在20世纪20年代,“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简称“余、言、高、马” 。
其后,高庆奎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四大须生”又演变为“余、马、言、谭”,这一说法延续时间较久;至四五十年代,余叔岩、言菊朋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相继成名 。
“四大须生”又演变为“马、谭、杨、奚” 。《京剧知识词典》即采用此说 。总而言之,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是京剧繁荣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老生演员 。
- 眼睛里面长了个白色肉疙瘩是怎么回事 眼睛下面长白色疙瘩粒
- 《向风而行》|《向风而行》李雨珩结局是什么 李雨珩喜欢的是谁
- 排毒养颜胶囊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女人排毒养颜最好的药
- 你在喝醉之后是怎么醒酒的 过量饮酒的穴位按摩解酒
- 血氧仪|1380元血氧仪成本仅几十块是真的吗 如何看待血氧仪涨价
- 1380元血氧仪|1380元血氧仪成本仅几十块是怎么回事 血氧仪为什么这么贵了
- 喝白酒上头是什么原因 喝完酒头疼吃什么药最有效
- 金雕鱼贵还是三文鱼 三文鱼的价格表
- 这种口是心非的男人都是什么心理 男人迷恋你的身体说明
- 三文鱼粉好还是鳕鱼粉好 鳕鱼好吃还是三文鱼好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