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如果这是一个劳苦功高的大臣,其后代被封官的人数可能会多达数十人,那毫无疑问,能有配享资格的大臣必定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啊 。是以其后代有很大的可能被封官,而免去了科举制度这一程序,这也是宋代官吏人数众多的一个原因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曾记载了关于荫补的条件:“詔更荫补法:长子不限年,余子孙年过十五、弟姪年过二十乃得荫 。“
在我看来,这一条件是十分宽松的,可见这配享大臣的后代得到福利是十分容易的 。
是不是读到这里,大家都对古代太庙有了一个重新认识,太庙本身就是一座富有中华魅力的建筑,“配享太庙”这一制度更使得它背后有了不一样的文化底蕴 。我们也能从配享太庙这一制度看来古代对待功臣是相当不错的,能享受到被皇帝拜祭的殊荣,还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赢得一个免试的机会,实实在在照顾到了家人 。
辛弃疾曾说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配享太庙可以说是“身后名”的最高荣耀,这也是为何古代大臣都想获得配享太庙资格的原因了 。
- 弘历是指的哪个皇上 弘历指的是哪个皇上
- 镶黄旗大还是正黄旗大 清朝八旗中哪个旗地位最高
- 清朝由几个皇帝,有12位皇帝
- 驴打滚名字的由来
- 清朝最后一位铁帽子王:庆亲王奕劻
- 清朝流放宁古塔在哪里 宁古塔在哪里
- 章京是什么官
- 清朝士女画家笔下的“繁华与清雅”
- 清代服装风格特点是
- 颐和园在哪里 颐和园在哪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