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为什么卧轨

1985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死的时候,身边只带了4本书,兜里仅剩下2毛钱,临死前,他留下了一封极为简短的遗书:  
“我叫查海生,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的教师,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  
【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为什么卧轨】  

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为什么卧轨
  
文章插图  
海子,原名査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他是我国著名的当代青年诗人 。  
饥饿与贫寒,是海子童年生活的底色,在那个年代,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 。然而这些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就是奢侈的梦想 。  
家里面的四个孩子中,海子是老大,由于从小天赋异禀,父母一直对他寄予厚望 。  
1979年,年仅十五岁的海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 。在乡人眼中,这就是寒门 出贵子的逆袭神话,他日衣锦还乡,指日可待 。  
然而,现实生活的落差却让这个寒门贵子措手不及!  
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为什么卧轨
  
文章插图  
在人才济济的北大,他的天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全班五十名同学,他年纪最小,且又矮又瘦,长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是那么的稚嫩 。  
还有,在他那件皱巴巴的西服下,藏着的是对家庭贫苦困境的忧虑,是形象不佳的自卑,更是对泯然众人的恐慌 。  
1982年,正在上大三的海子正式走上了诗歌创作之路 。看得出来,写诗是他最快乐的事情,但也是最无奈的事情 。因为写诗,既让他快乐,也让他受穷 。  
与其说他爱诗,还不如说他爱诗中的理想生活 。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他,难合时宜!  
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为什么卧轨
  
文章插图  
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在当时那个还可以分配工作的年代,海子进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  
然而,当身边的同事们个个都高升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穷酸的教员,每个月的薪水也只够用来复印诗集和维持基本生活 。正因如此,他的初恋女友最终因家境悬殊而离开了他 。  
在现实与梦想面前,我们该选择前者,还是后者?这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  
海子写诗,是他的梦想,但在现实面前,这个梦想却是那样的不合时宜 。家人不断给他施压,让他放弃写诗,好好工作,而父亲更是明确告诉他:“写诗,写不出个新时代,还不如在工作上上进,评个职称 。”  
但,倔强的海子哪里听得进去,他一头扎进创作的海洋里,无法自拔!  
海子为什么卧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为什么卧轨
  
文章插图  
随后,他不断给多家报刊写信、投稿,希望他们能发表自己的作品 。但在80年代的北京,人才辈出,像他这种在其他方面一无所长,只想通过几首诗歌就获得别人的认同,实在是太难了!  
作品不能发表,除了内心深受打击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生活的艰辛 。有一次,母亲来到北京看他,临走时,他还给母亲塞了三百块钱 。  
母亲感动地以为儿子出息了,但事实上,这些钱却是海子给朋友借的 。他当时的生活,形容起来就是四个字——一塌糊涂 。  
在这样近乎绝望的日子里,海子每天都承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有多严重呢?正如他诗中写的那样: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 。”  
在生命的最后,海子决定抛下一切,远游四方 。他走过青海、西藏,试图在这段旅途中找到一条现实的救赎之道,但最后,却只有“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