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采访人员高丽)今年是我国传统生肖虎年,昨天在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推出以“虎虎生威”为主题的线上互动活动,带领青年学子和广大网友认知传统文化中的虎,同时以虎被赋予的驱邪避疫的文化功能,勖勉大家逆势奋发、共克时艰 。
虎文化承载于端午、年画、剪纸、布扎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间生活中流传至今 。在本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学院为天大学子准备了先人们的“精神疫苗”——老虎耷拉、五彩粽、钟馗像等,以线上抢答非遗相关知识的形式,将这些蕴含吉祥寓意的传统手工艺品赠送给学子们 。广大网友也纷纷参与与虎相关的趣问趣答,表现出了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同时,学院里的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座特色博物馆对民间文化艺术和民间生活等实物进行了收藏、保护与展示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待疫情过后,将与大家相约走进博物馆,感受民间技艺之美 。
作为天津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表示,对虎文化的认同,证明传统文化就在国人的生活当中,它们不曾走远,也不应走远 。“今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传承人的节日 。他们以热情和坚守不断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和技艺,为我们呵护着每一朵民艺之花 。”
【“虎虎生威”呵护民艺之花】针对未来的非遗保护方向,冯骥才提出“科学保护是根本、人才培养是关键”,并在天津大学冯研院设立全国首个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点,开启了非遗学学科建设的事业 。“非遗学的创立与发展,将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发展,强化人们对非遗和民间文化的认同,建立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爱 。今后学院非遗学科的建设,将基于新时代非遗保护与研究人才的需要和文化的发展规律,逐步构建非遗理论知识体系,不断健全非遗教育管理体系,立足田野实践,加强跨学科合作,为国家培养出高水平的非遗专业人才,科学地管理好代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使之存续活力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