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科学解梦 刘教授科学解梦视频( 二 )

  
人类的神经嵴细胞对人面部骨骼和牙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成员之一、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姆斯·阿伯特(James Albert)表示人类也曾具有这样的电流感受能力 。科学家认为所有的原始脊椎动物,包括人类早期祖先在内都具有电流感受能力 。但随着它们的进化,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其他一些海洋生物,如鲟鱼和七鳃鳗等还仍旧保留着这种“超能力” 。  
人类大脑“第六感”可预警危险  
动物的第六感给科学家以参照,有学者进一步认定,人类的认知系统中也有着独特的“第六感” 。  
2005年底时,美国有科学家撰文称,人类大脑可能具有“盲视”的功能 。人类可以不通过感觉器官而直接感应到外界信息,近似于一种“第六感” 。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去年的报告指出,大脑额叶部区域可早于人类意识之前感知到危险,并且提供早期的警告帮助人类逃脱 。  
【刘教授科学解梦 刘教授科学解梦视频】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脑部的一块区域——又被称为前扣带皮质(anterior cingulated cortex,ACC),可能会觉察出环境中细微的变化,并起到预警作用,提醒人们逃脱困境 。  
目前,人们已知道,前扣带脑皮质是大脑执行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能够帮助调节诸如寒冷、坚硬等感受,进行事实基础上的推理,以及产生爱、恐惧或者预感等情绪反应 。现在,研究者对它又有了新的认识 。  
“这是一个信息处理区域,根据信息在决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来区分处理的先后顺序 。看起来,它能够把有关动机和效果的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带来认知的变化,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心理学研究员约书亚·布朗博士(Dr Joshua Brow)表示,当我们有可能犯错误时,甚至在必须做出困难决定之前,前扣带皮质实际上已经察觉到了这种“困境”,因此前扣带皮质在大脑对外界的认知与反映中便担当了一个早期的警告系统 。当我们的行为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前扣带皮质便预先警告我们,让我们更小心,避免犯错 。  
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健康的年轻人响应在计算机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信号 。参加者必须根据屏幕上所出现的箭头的方向很快地按键盘上的按键 。但为了试验出被测试者处理未知事件时脑部运动状况,研究人员有时会插入另一个较大的蓝色箭头,使得参加者必须转换思维,而按另一按键 。扫描参加者的脑部活动显示,最后只要仅仅显示与较大箭头相关的蓝色,就足以发动前扣带皮质的活动 。研究人员解释,这项研究表明脑部的这块区域提早了解到事物信息,尽管你未必能意识到它 。  
人类潜意识不等同于第六感  
针对国外的这些研究成功,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嘉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大脑能给人预警,是人类的潜意识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第六感 。  
刘教授指出,我们所感知世界的信息就像一座冰山,但以意识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却仅为冰山一角 。很多的信息只能是处于非意识状态,存储在我们大脑的某个部位 。当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信息会“莫名”地呈现,但之前我们也是完成了一个对此信息的存储过程,只是一直处于“潜在状态” 。因此,大脑早于我们意识进行一些脑部运动,也是属于大脑认知活动的正常范围 。  
刘教授还披露,目前国内真正意义上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类超能力的研究并不多 。(李健亚)  
■调查  
一半美国教授相信第六感存在  
国外有人把人类的第六感称为“超感觉力”(英文简写成ESP) 。30年前,美国曾以心理学家(90%为大学教授)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对“超感觉力”的看法 。当时认为肯定有和可能有的人数加起来仅占调查人数的17% 。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对全美主要大学2400名教授的调查结果表明,肯定“超感觉力”的人上升到了16.3%,认为大概存在的有49.3%,大概不存在的占19.4%,而根本就不承认的仅占10.9%也就是说,美国大学教授中一半以上的人是相信第六感实际存在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