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把重心放到创新型减碳上,需建立“三支柱体系”( 二 )

  
第三个支柱是加快碳核算、碳账户为重点的绿色微观基础制度建设 。  
第一和第二支柱都需要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一个管用、合格的碳核算和碳账户,这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要实现“双碳”目标,一定要重视打好这一基础 。在碳核算的起步阶段,可以采取各级政府从上而下的方法,“先把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大数据搞清楚、把账算清楚” 。同时要普遍建立碳账户,包括企业和其他机构的碳账户 。要在企业中推广ESG评估,率先在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中形成稳定规范的ESG评估的披露制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建立个人碳账户 。  
刘世锦认为,这三个支柱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符合国内外相关规则,包含复杂的协同机制和合约关系 。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可以将“三支柱体系”中的相关内容“打包”进一个完整的数据运行体系,进行实际操作运转 。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的融合,将会大幅度拓展应用场景 。  
他认为,进取型减碳的“三支柱体系”,在起步阶段可以在某些省、市范围内先行试点,充分调动地方、基层、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性和积极性,继而再向全国推广 。  
最后,刘世锦强调,促进绿色创新,既要有技术创新,也要有制度政策创新,而绿色创新和转型面对大量未知和不确定因素,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创新和探索 。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