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正极材料设计上 , 众所周知 , 高镍材料的热稳定性差 , 中低镍材料的热稳定好 。 但影响正极材料热性能的因素远不止元素比例 , 包括前驱体的颗粒设计、铝钛钨锆等各种元素的掺杂和包覆设计以及烧结工艺 , 均会对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界面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 。
中航锂电正极材料正是基于这些精细化定制设计 , 具备了优异的安全性表现 。
同等镍钴锰比例电池 , 其产品对于微短路的包容能力、剧烈产热温度起始点都有明显提升 , 失控的总产热量也大大下降 。 正是基于对材料设计的深刻理解 , 找到高镍材料安全的解决方案 , 中航锂电坚定的提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9系正极材料 , 将电池能量密度推向350Wh/kg 。
除正极材料外 , 电解液和材料体系的搭配对于电池安全性同样至关重要 。
合理的体系搭配会提高初始的产热温度、降低反应的总放热量 , 同时延缓甚至阻断连锁的放热反应 。 为此 , 中航锂电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试验 , 来解耦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溶剂、添加剂在热性能上的影响关系 , 找到里面的关键影响因子 , 再根据这些影响因子 , 正向进行最佳的体系搭配设计 。
通过前两个维度的措施 , 中航锂电已经可以将电池的热安全问题发生几率降到很低 , 但若追求彻底的零安全事故 , 还需要一道屏障 , 也就是第三个维度——系统阻断 。
第三个维度是“系统阻断” , 主体在于“疏堵结合” , 也就是隔热和散热共同实现热连锁反应阻断 。
弹夹电池、大禹电池等均是基于疏堵结合理念和方案而来 。 中航锂电2019年就明确提出了“大禹治水 , 有疏有堵”的想法 , 并将其作为高能量密度三元电池热失控抑制的解决思路 。
2020年三季度其已经拿出成熟的方案来支撑主机厂 , 跟中航锂电深度合作的各主机厂已经在全系新车型中导入完毕 。
阻断方案实现后 , 中航锂电进一步追求如何更高效 , 即如何制定最合理的阻断方案 , 通过最低的能量密度损失、最少的额外成本付出来实现 , 这要求企业具备非常深厚的正向定量设计能力 。
2021年 , 中航锂电基于对于传热学基础理论的灵活应用、热失控机理的认识、材料体系级别的分析、电池级别新评价方法的开发以及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 , 自建了专用的热失控抑制仿真计算工具 , 以及全套的从材料级别 , 到电芯级别、系统级别的仿真、设计和验证方法 。
正是因为有这样定量的正向设计能力 , 才保证了中航锂电能够提供最高效的热抑制解决方案 。
第四个维度是“预测预警” , 通过前三个维度的措施 , 已经能够把“热安全事故”降低为一般故障了 , 但中航锂电希望能够更早的发现故障 , 在故障发生之前实施维保措施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
为此 , 中航锂电建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平台 , 目前已接入80000多辆车的运行数据 。
基于该平台 , 其通过进行大量正向的缺陷植入、异常模拟实验 , 探测不同缺陷对应的数据表现 , 并基于此开发了对应的故障算法 。 接下来还会基于模型训练不断校正和修正 , 并开发新算法来更精准的实现预测预警 。
与此同时 , 中航锂电还在建立数字电池平台 , 实现从原材料到制造全过程再到应用全过程的数据链进行打通 , 更高效、更准确的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故障预防和价值拓展 。
来源自:高工锂电网
电池联盟工程师年会 活动介绍 中国电池工程师年会(China SBE)由电池联盟、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电池专委会、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北京绿色智汇能源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 , 成为在中国举办的电池行业专业程度高、资深工程师规模聚集、全产业链广泛参与和认可的品牌年度盛会 。 电池工程师年度会议将划分为锂制造 , 技术创新 , 新材料 , 智能制造业和高质量人才储备与发展五个主要的技术专场 。 它涵盖了30多个专题论坛 , 邀请行业顶级专家 , 知名的电池企业技术精英以及科研机构的著名教授建立生产 , 学习和研究一体化的电池产业技术共享经验交流平台 , 希望依靠“会议+职业培训”活动模式促进高效沟通合作 , 推动转型升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