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月亮”或提上日程,照明利器还是污染之源?( 四 )
对“人造月亮” , 争议确实也一直存在 。 “‘人造月亮’是受人控制的 , 人类可以根据需要 , 调节它的照射时间、区域和亮度 。 ”庞之浩表示 , 新技术总是有利有弊 , 关键看怎样扬长避短 。 “‘人造月亮’不失为既造福人类又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种新尝试 。 ”他说 。
或带来光污染 , 天文学家也头疼
“如果是为了节约能源 , 根本解决之道还是对现有城市能源利用方式进行科学合理优化 , 而不是发射几个卫星来反光 。 ”和庞之浩的乐观不同 , 看到消息 , 任小东告诉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 得把黑夜留下来 。
任小东说 , 如果天空多个“月亮” , 首先被影响到的就是在夜间活动的生物 。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依赖于日夜交替的规律变化 , 这一特性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的基因序列中 。 日益严重的光污染本身就干扰了夜间环境和生态系统 。 ”任小东介绍 , 以昆虫为例 , 其繁殖、觅食行为都与光线强度有直接关联 , 光污染会改变生物的生活习性、觅食地和生育周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