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善待卒伍,为什么他败走麦城时,几乎无人能追随?原因很简单
----关羽善待卒伍 , 为什么他败走麦城时 , 几乎无人能追随?原因很简单//----
----关羽善待卒伍 , 为什么他败走麦城时 , 几乎无人能追随?原因很简单//----
"multi_version":false
建安二十四年 , 即公元219年 ,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 , 取得了胜利 , 自立为汉中王 , 镇守荆州的关羽 , 得以假节钺 , 并发动了襄樊之战 , 围曹仁、降于禁、斩庞德 , 吓得曹操想要迁都 , 从此威震华夏 。 然而好景不长 , 次年关羽便被徐晃击败 , 后方也受到了东吴偷袭 , 结果荆州失守 , 他则败走麦城 。 据记载 , 关羽被擒杀之时 , 他所统率的士兵早已溃散 , 身边仅余数十人 。 作为一方统率 , 他从刘备入川之时 , 就镇守在荆州 , 这些士兵 , 可以算是他的老部下 , 那么他兵败之时 ,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说到此处 , 也许有人会认为 , 这是关羽的性格导致的 。 的确 , 关羽的性格存在较大的缺陷 , 他刚而自矜 , 而且比较“护前” ,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 。 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史书 , 就会发现 , 关羽傲上却不凌下 , 也就是说 , 他虽然对上级不存在敬畏之心 , 也见不得同僚比自己强 , 但是在面对自己的属下时 , 他却是另一番模样——他是一个爱兵如子的人 。 那么既然他对属下和士卒非常好 , 他的部众更该死忠才对 , 为何却在他落难的时候 , 直接四散奔逃了呢?
有人认为 , 普通的士兵 , 无论身处哪个阵营 , 命运都没有什么区别 , 所以忠义程度有限 , 在主将败兵之际 , 选择逃亡 , 是再正常不过的 。 其实不然 , 蜀汉将领向宠 , 到汉嘉平定叛乱的时候 , 死于乱军之中 , 他的士卒不但没有直接败退 , 反而拼死抢回了他的尸首;曹魏名将诸葛诞 , 发动淮南三叛失败的时候 , 他的士卒高呼“为诸葛公死 , 不恨” , 令司马昭都动容不已 。 由此可见 , 这个理由也是站不住脚的 。 那么爱兵如子 , 且威名远扬的关羽 , 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小编认为 , 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
一、士卒的家属 , 都落入了东吴的手中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权已据江陵 , 尽虏羽士众妻子 , 羽军遂散 。 ”意思是说 , 关羽兵败的时候 , 孙权已经占据了江陵 , 并俘虏了他手下士卒的家属 。 在当时 , 士兵在行军打仗的时候 , 他们的家属会被押为人质 , 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他们叛逃 。 但是当这些家属 , 被敌方俘虏的时候 , 他们便无心再战了 。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 , 关羽的士卒 , 才会四散奔逃 。
二、关羽军中得知了家属无恙的消息
如果在士卒的家属被俘虏之后 , 关羽能够以解救家属为名义 , 激励他们死战 , 或许也不会出现士兵四散奔逃的情况 。 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 , 反而多次派遣使者 , 与吕蒙沟通 , 结果使者为士兵们带回了 , 家属在城内得到善待的消息 。 试想 , 这种情况下 , 还有几个士兵愿意为关羽死战呢?
三、士兵一直没有得到休整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 , 原本打算速战速决 , 可是事情并没有朝着他预料的方向发展 , 虽然樊城守将曹仁被他围困 , 第一波援军也未能奈何得了他 , 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弃这些地盘 , 反而又派出了徐晃 。 这一场战争 , 前后竟持续了大半年的时候 。 如果一直在取得胜利的话 , 或许士兵还不会出现什么怨言 , 但是这段时间内 , 他虽斩庞德、降于禁 , 威震华夏 , 却一直未能拿下樊城 , 到了徐晃到来 , 冲散他的包围圈时 , 士兵的士气就已经下降了 。 然而停止北伐之后 , 士兵们依旧没有得到休整 , 又开始为抵御东吴而战 。 长时间的征战 , 士兵早已疲惫不堪 , 厌恶了战争 , 因此有了逃亡的机会 , 便很少有人愿意死战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