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考证培训机构 重庆培训学校( 二 )


下棋、阅读、运动、旅行、玩游戏……这个假期,南岸区天台岗雅居乐小学三年级的吴宇哲过得丰富多彩 。吴宇哲喜欢国际象棋,假期里,妈妈就给他报了一个培训班进行专门的学习训练 。“他这个假期基本上每天有半天的国象集训,热的时候在家做点作业,下午晚点或者晚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三国杀游戏,或者看三国演义连环画,听三国评书,学也学了,玩也玩了,他乐在其中 。”妈妈高女士说 。
“双减”亟待之解:部分家长存在困惑
然而,尽管多数学科类培训机构“消失”,个别家长的需求却没有减少 。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有个别家长在“双减”后短暂地观望了一段时间,随后便恢复以往的报班节奏,并为此付出更高的成本 。
7月4日,重庆中小学生的暑假刚刚到来,渝中区刘女士早早起床给女儿做早餐 。女儿即将步入小学六年级,要在8点半之前,赶到一个机构去上数学课 。培训机构的课程结束后,女儿还要继续上“一对一” 。
“假期到目前我们上了半个月的课 。”刘女士说,课程是在一个月前提前报好的,一些“特殊”的报名通道只有老用户才会知道,她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才成功给女儿报了名 。她坦言,作为家长,当然知道“双减”政策允许和不允许的范围,但如果不提前“培优”,升学就成了问题 。
去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刘女士曾短暂观望过,一是不知道哪些课程还能继续上下去;二是担忧政策下机构跑路 。在这期间,她打听过周围朋友给孩子报班的情况,有的在线上上课,也有的找家教一对一补课 。她不敢落下,给孩子报了两个数学班,仅“一对一”的价格一次就是1000元 。“现在补课的花费比以前更高了,为了孩子升学能怎么办呢?”
江北区罗女士同样也很苦恼 。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双减”之后,她给孩子的学科培训班换成书法课、围棋课 。没过多久,她又开始焦虑起来,“邻居家的孩子开始‘一对一’上数学,大家都在学,我们什么都不学,孩子怎么能跟得上呢?”她说,如果能有正式的培训班,自己还是想给孩子继续报名 。
罗女士认为,“双减”肯定是好的,减轻学生在校内外的负担 。培训机构的压减一定程度上起到弱化报班的诉求 。可在现实环境下,以分数为主导的选拔机制依然存在,家长对分数、名校的追求就很难得到真正缓解 。因此,现行选拔机制也需要改革,这样才能让“双减”真正成为全社会一致行动 。
上游新闻记者 秦健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
ID:jrtt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