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较之“一将功成万骨枯”句更为沉痛 。
《唐诗解》:余谓是联晚唐中堪泣鬼神, 于鳞莫之选, 直为首句欠浑厚耳, 然经尺之璧, 正不当以纤瑕弃之(末二句下) 。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 。
即使过去了一千年,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依然打动着所有人 。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 初次听见是在高中语文课, 四十多岁的女老师缓缓吐出这句话便开始落泪 。

文章插图
唐代人的悲伤, 穿越千年之后, 依然常读常新, 因为这样的故事, 一直在继续 。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
战友为了救人, 生命定格在了23岁, 战友有一个谈了七年的姑娘 。
姑娘每天都会给战友发信息, 他不在的时候, 姑娘也发, 大概就是每天吃的什么、天空好蓝、你那里热不热之类的 。
给人的感觉就是, 哪怕你不在我身边, 我也当你陪着我 。

文章插图
他牺牲后两天, 姑娘还不知道他走了, 信息还是照常发, 发发好吃的, 发发路上的小猫小狗, 发一发, 我好想你……
只记得最后一条消息是:帅字多一笔教书育人, 师字少一笔保家卫国, 你看咱俩多般配 。
那一刻, 忽然想起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
明明是春光明媚的午后, 明明还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却不知千里之外的地方, 已然天翻地覆, 与万里相隔的夫婿, 已天人永隔……

文章插图
人世间的悲剧, 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你不知道, 忽然哪一天, 你所爱的人, 悄无声息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你还憧憬着与TA的未来 。
你不知道, 没有未来了, 再也没有了 。
陈陶离世已有1100多年,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依然能让人泪目, 让人对其中的情感感同身受, 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 人生无常, 且行且珍惜 。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打起黄莺儿全诗和打起黄莺儿莫在枝上啼的全部内容, 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 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