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gglypuff jigsaws是什么意思( 三 )


我的答案是,适用 。Ben Johnson对莎士比亚的那句经典评价—“他不仅属于自己的时代,也属于所有的时代”—可谓一语中的 。
首先,莎士比亚对自己职业的热情没有因为进入中年而有丝毫减少,相反,他没有一丝懈怠,非常专注地投入创作,不断地复盘自己的作品,反复思考,反复修改 。给大家举个例子,在《1599》中,Shapiro笔下35岁的莎士比亚总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各种社交邀请,全身心投入工作:上午彩排,下午在剧场演出,晚上和雇佣作家讨论新剧本、决定演出剧目 。在这一年的创作中,既勤奋又极具天赋的莎士比亚不仅成功创造了大量新词(在《哈姆雷特》他一口气创作了600个新词),而且使用了重言、内心独白等手法来适应他超凡的想象力,成为同时代作家效仿的对象 。就连我们矜持的传记作者都不禁感慨“如果莎士比亚在1599年陷入爱河,那他一定是与文字相爱 。”当然,热爱某项事业并不代表做起来毫不费力,Ben Johnson认为,即使对于语言大师莎士比亚来说,写作也是痛苦的,莎士比亚的伟大不仅来源于他的语言天赋,更多的是来自他的笔耕不辍和精益求精 。年龄没有浇灭他内心的热爱,反而推动他更勤奋,更专注,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
其次,撕掉了年龄标签的莎士比亚敢于直面各种压力和挑战 。由于瘟疫、难产、饥荒等因素,16世纪人的平均寿命仅有45岁,职业剧作家基本没有超过40岁的,而1599年的莎士比亚已经35岁,不算是通常意义上的黄金创作年龄 。当莎士比亚剧团在圣诞夜执行拆除旧剧院并“偷走”木材为建新剧场准备时,Shapiro教授推测说:“这一夜,莎士比亚站在事业的十字路口上” 。我们知道,很多选择一旦做出,人生就会走上完全不同的路,做出选择时的压力可想而知 。比如,此前莎士比亚常常与其他剧作家合写剧本,现在他开始考虑独立创作,但是肉眼可见的困难就非常多:首先,按照Shapiro教授的研究,当时的戏剧创作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圈内高质量的交流很有限 。1597年后,Kyd, Malowe, Greene, Lyle等知名剧作家相继离世,Ben Johnson等新人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声音 。我们知道,无敌是孤独的,严重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很难推动一个人迈上新台阶 。其次,创作难,但是戏剧市场的需求却空前高涨,剧场每周要有五场演出,接待15,000名观众,莎士比亚面对的是最有经验的观众,而他此前擅长的喜剧和英国历史剧创作却遭遇瓶颈期 。他不仅要实现内容和技巧的创新,还要考虑同时满足上层贵族和下层民众的口味 。这么多困难,人到中年的他要不要选一条更容易的路?比如说,他完全可以效仿他的同辈Spencer通过写诗名利双收,毕竟这对已经在诗歌上取得成就的莎士比亚来说不是难事,连出版商盗用他名字出版诗集的都非常畅销,可见他在诗坛是有呼声的 。但是中年莎士比亚心之所向的是通过戏剧展示时代的焦虑与共识 。所以,眼前的困难、障碍没有让他在艺术创作上屈服,反而推动着他不断打破规则 。1599年,他砍掉了当时如日中天以插科打诨为主要特色的吉格舞(jig),毅然与当时大红大紫却总是即兴表演不按剧本出牌的丑角坎普(Will Kemp)决裂,牢牢抓住在剧场的话语权,从此奠定了剧作家掌控剧场的地位,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角色 。在三月上演的《亨利五世》中,莎士比亚首次要求观众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将剧作家和观众定位为“伙伴关系”,开始培养能够适应复杂剧本的观众 。“中年人”这个年龄标签没有让他循规蹈矩,失去勇气,反而推动他重新定义了自己的行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