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传说,关于羌族的民间传说有哪些?( 三 )


几十年前鸡西就有专门的冷面馆 , 在当年繁华的商业区有一家特别出名,鸡西人都称为“鸡西大冷面” , 那饭店历经时代变迁,位置有所变化,但名称仍然保存 , 仍然赫赫有名 。冷面在鸡西历经演变,不断创新 , 放宽了原材料选择范围,溶入了东北人饮食口味,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比如,在鸡西称“冷面”,既是指“面”,又是指“菜”,是主副食的统一称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吃冷面离不开冷面菜” , 冷面的原料限于荞麦面和小麦面 。
朝鲜冷面辣中带甜,鸡西冷面多偏重于咸口、酸口,牛肉汤也被酱油清水汤替代 , 牛肉片和水果片有的则干脆省略 。至于冷面菜,朝鲜族原有的只有白菜等几种辣泡菜(也称京渍),而鸡西冷面菜以辣拌为主,多达五十余种,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基本口味都是一个:辣 。经过这些改造,正宗的朝鲜冷面反而不被鸡西人看好 。去过朝鲜、韩国或国内延吉等地的鸡西人,品尝当地冷面,总感到不如咱鸡西的冷面“有味儿” 。在鸡西人眼里 , 鸡西冷面倒成了“地道货” 。当然 , 鸡西冷面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加工过程,必须现吃现压,保持口感新鲜,这和有些大城市把冷面加工成象挂面那样的干货是不同的 。
不少鸡西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个把月不吃冷面,就好像缺点什么 。过去,夏天是吃冷面的旺季 , 冬天也有一大批“冷面族” 。尤其是春节过后,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一窝蜂涌进冷面馆 。要是这时有朋友请你吃冷面,也是相当有情义的礼节了 。只是请客一定要提早赶到饭店,因为家家冷面馆都爆满,生意红火着呢 。离家在外的鸡西人,也念念不忘鸡西冷面,只要一回鸡西,立刻奔向冷面馆 。一时回不来的人,只要有机会就人亲朋好友捎带 。有一年我去深圳,想起那里有一个高中同学 , 就打了个电话,问在家乡有什么事没有 。
她说,太好了,等你临来前,我的家人会去找你捎东西 。果然 , 我临走的时候,她的家人拎来满满一大兜冷面菜,我会意地笑了:这是鸡西人呐 。我的同学还到深圳机场去接我,我很明智 , 我这是借了辣菜的“光”,因为经过长途跋涉 , 这辣菜下的飞机是急需进冰箱的 。正因为这样,鸡西的一些冷面老板受到启发,顺势把生意“做大” , 推出真空包装冷面菜或出外开店,甚至将冷面馆开到了一些省内外大城市 。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等地,都有挂鸡西招牌的冷面,有的牌匾竟写成“鸡西朝鲜冷面”,令人忍俊不禁,看来冷面也打起了“鸡西牌” 。
你可能会喜欢:
【城市文化】北京历史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舌尖上的承德饮食文化
【羌族传说,关于羌族的民间传说有哪些?】保定不能错过的小吃:驴肉火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