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中西医对于发烧的认识和理解在基本点其实是相同的,认为发烧本身是宝宝体内正邪在交战的表现(或者说宝宝自身免疫力在发挥作用时的外在表现),发烧有利于免疫力的建立和完善 。所以 , 宝宝刚有一点发烧就用“清天河水”手法退烧,其实并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自我发育和抵抗能力的加强 。一般38.5度以内,要先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都比较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先用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耳后高骨这四大手法,先不用清天河水 。
③当38.5以上的时候,可以再用清天河水的手法 。而当发热39度或以上时,则可以考虑用“清天河水+ 打马过天河”(二者混合用,总体次数比例为3:1或者4:1) 。而当宝宝发烧超过39.5度时 , 则可以用“退六腑+推三关”(此手法退热强度更大,具体手法说明见下) 。
退六腑(一般39度以上且清天河水效果差时再考虑)
位置:小手臂尺侧(手心向上时的里侧) , 小手臂肘关节内侧(阴池穴)至内侧手腕(少海穴)成一直线 。(PS:手小臂有两块长骨,手掌向上,大拇指侧叫桡骨,小拇指侧叫尺骨,即“外桡里尺”)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 。(PS:方向与清天河水手法方向相反) 。
次数:50-10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100-200下/次(0.6-2岁);200-300下/次(2岁-12岁) , 每天2-3次 。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50-100下 。1岁以下宝宝,可以只推左手一般即可 。1岁以上宝宝,且温度超过39度时,则可以推左右两只手 。
功效:退六腑手法泄实火(类似于吃“寒凉性药物”),退高烧,可用于一切实热病证 。对于高热、烦渴、惊风、咽痛、木舌、腮腺炎和大便秘结等有很好效果 。
推三关
(退烧时,用来平衡“退六腑”过于耗阳而补阳补气的手法)
位置:前臂挠侧(手心向上时的外侧) , 小手臂肘关节外侧(阳池穴)至外侧手腕(曲池穴)成一直线 。
手法:用拇指挠(外)侧面或食、中指面自手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使小儿弯曲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 , 称大推三关 。
次数:50-100下/次(0.6个月以内的宝宝);100-200下/次(0.6-2岁);200-300下/次(2岁-12岁),每天2-3次 。另外如果感冒程度严重,每次也可以多推50-100下 。1岁以下宝宝,可以只推左手一般即可 。
功效:补脏腑之气 , 补虚 。适用于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疹出不透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证 。临床一般认为:①推三关性温热,能益气行血 , 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可与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摩腹、捏脊等合用;②对感冒风寒,怕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可与清肺经、掐揉二扇门等穴合用 。
特别说明:
“退六腑+推三关”一般多合起来用,并被称为大凉大热”(或者说一阴一阳,一泄一补)之法 。个别情况下,也可以单用:若患儿气虚体弱 , 畏寒怕冷,可单用推三关 , 如高热烦渴 , 可单用退六腑 。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气 。如寒热夹杂,以高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关之比为3:1;若以恶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之比为3:1 。若不太会辩证,可以考虑1:1比例 。
刺血退热(40度高烧不退,来不及去医院 , 或者医院治疗后依然高烧不退时再考虑)
如果孩子体温到40度了怎么办(在未能及时去医院的前提下),还有更厉害的 , 那就是用针(消毒后)在孩子的耳轮上最高点处扎一针放(挤)2滴血,这个办法是退高热的 , 用后不久孩子体温就会降下来,扎的时候要先揉一下孩子的耳朵揉发红了再扎,这样会减少疼痛感还会有助于放血,还有扎的时候把耳轮折一下捏住了扎 。
- 颈椎病后脖子好疼怎么办
- 剖腹产后饮食如何安排
- 早产儿的护理与喂养
- 孕妇肥胖怎么办
- 左后背肋骨下面疼痛是什么原因
- 猪皮怎样才能煮好冷后不硬
- 拔智齿后多久能恢复
- 离婚后房产纠纷解决方式有哪些
- 坐牢出来后可以领退休工资吗 退休了坐牢还能拿到退休工资吗
- 直肠癌手术后多久复查一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