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已不仅是短视频玩家的游戏 。 早在去年8月 , 网易云音乐宣布和短视频企业达成合作 , 共同致力于“音乐+短视频”内容生态建设;小红书也曾表示 , 二次创业将围绕以视频化驱动的社区2.0升级 , 深化拓展多元生态 。
随着用户对短视频内容消费需求的逐渐提升 , 内容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 孙怡认为 , 内容创作垂类正在从娱乐红海向“精专化”蓝海发展 , 短视频产业正从满足用户情绪需求的单一价值 , 走向知识技能分享、信息资讯传播、文化传承等多元价值阶段 。
商业化空间广阔
流量变现是支撑短视频企业高估值的关键因素 , 而“变现难”一直都是制约短视频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 目前 , 短视频平台主要依靠广告来盈利 。 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和长久的商业模式仍是摆在短视频平台面前的一道坎 。
电商是除广告外 , 短视频平台变现较为成熟的路径 。 当前 , 快手、抖音两大平台根据自身特色 , 分别朝着“信任电商”“兴趣电商”两种不同路径发展 。 快手的“信任电商”生态以用户、电商内容创作者为核心 , 依靠创作者持续的内容产出与用户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 从而积累私域流量 , 提升电商转化率 。 例如 , 黄子韬首场直播带货成交金额达2.3亿元 , 这背后是他50场直播、200多条短视频积累的用户信任 。 抖音的“兴趣电商”生态则通过生动、多元的内容 , 配合算法推荐技术 , 让用户在“逛”的同时 , 发现优价好物、激发消费兴趣 , 创造消费动机 。
长期来看 , 短视频企业商业化还需要摆脱单一的收入结构 。 业内人士透露 , 任何互联网平台产品 , 在流量分布上都会区分为公域和私域 。 公域的特点是创作者与粉丝是弱关系 , 流量分配掌握在平台手中 , 主要靠广告变现 , 比如抖音;私域的特点是创作者与粉丝是强关系 , 流量稳定、粉丝黏性强 , 可以反复免费触达 , 比如微信、快手 。
陈弋弋认为 , 无论是强公域模式还是强私域模式 , 其实都不够完善 。 强公域下 , 流量越来越贵 , 却没有足够的粉丝黏性 , 商业模式会遇到瓶颈;强私域下 , 账号粉丝黏性高 , 但缺乏公域营销场景 , 变现规模会受到限制 。 所以 , 让平台既有公域的广度 , 又有私域的黏性 , 才能够同时得到公私域的红利 。
除了商业价值 , 步入成熟期的短视频产业在拉动灵活就业、缩小数字鸿沟等方面逐渐呈现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 专家表示 , 发挥短视频平台公平普惠的优势 , 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产业深耕、技术赋能等多角度布局 , 可帮助更多普通人发挥所长 , 通过短视频实现灵活就业、收入增加和命运改变 。 (经济日报采访人员 王轶辰)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