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这家美术馆 可以穿越去金陵 偶遇南宋的外卖小哥( 二 )


“画作上面有500多个人物 , 他们是谁?他们是什么职业?他们在干什么?这就开始涉及宋史、宋代民俗、宋代的文化生活 , 我们就找到这批专家 。 ”艾琳告诉第一财经 , 专家一一分析出画面中的人物的衣着、身份、职业 , 这让她惊叹不已 , “在专家眼里 , 他们看到的是这么丰富的世界 , 而对于很多观众来说 , 可能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 只能看到一张很长的画卷 , 我们那时候就很明确地知道 , 要让画卷动起来 。 ”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将冯宁版《金陵图》放大百倍 , 利用动态技术 , 在超高清百米LED显示屏上再现了宋代金陵盛世 。 观众佩戴了定位手环之后 , 可以在长卷中拥有一个专属形象 。 “TA”会跟随着观众的脚步移动 , 在画中探索金陵城 。
而这个过程 , 就像是古人展开阅读一般 。 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文献处副研究员邱士华介绍说 , 展开图卷的观者 , 像是从城郊景致开始游览 , 沿途可见纺纱、育儿等村居生活场景 , 越是靠近南京城 , 屋舍越多 。 进入东城门 , 各类店铺林立 , 有的卖力炊煮餐点 , 有的专注打造器具……在城中往来的居民、客商一起为观者展演缤纷的城市生活 , 令人目不暇接 。 到了南京城西侧的龙光门 , 巧妙地带出临近供船只运行的下水门 , 将出城后的风景 , 转为描绘水上河岸人家的生活场景 。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徐吉军也根据历史知识 , 对《金陵图》做了一番解读 。 他表示 , 南宋时候的建康 ,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 , 坊巷棋布 , 路面平坦 , 建筑参差间 。 从南门入城 , 有通往六朝旧宫的大道——御街 。 御街两侧 , 最多时有36个坊组成的城市居民区 , 居住着数十万的城市居民 。
《金陵图》中有一辆“太平车” , 徐吉军指出 , 这是宋代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之一 。 它像是后世的平板人力车 , 前面拉车的是二十余头骡或驴 , 也可能是五或七头牛 , 后面还有一两头殿后 , 遇到险峻的下坡 , 可以令车缓行 。 除了牛车 , 轿、马、驴甚至骆驼也是常见出行工具 。 图中还有一匹骆驼 , 徐吉军介绍道 , 北宋开封是官方养殖骆驼集散地 , 南宋时 , 驼坊也随之迁往南方 , 因此 , 在一些南方城市可以见到骆驼 。
宋代还是中国历史上手工业大发展时期 。 当时的建康有不少专门制造金银器皿、饰品的作坊 。 建康也是著名铜器产地 , 甚至被列为享誉海内外市场的名优特产品 。 除了冶炼铺 , 我们在《金陵图》上还能看到酿酒店铺、染坊等 。
宋人重视教育 , 官府在各地兴学 , 以“塾”为名的民间教育机构也开始大量涌现 。 从《金陵图》中 , 我们便可以看见私塾中老师教导幼童的景象 。 作为一个拥有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的江南名城 , 金陵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佛都 。 《金陵图》中也有不少僧人的身影 。 繁华的经济带来了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 当时建康城还有规模宏大的养济院、慈幼庄、安乐庐、官药局、义冢等 , 主要收养建康城内外流离于街头巷尾的“孤贫老弱残疾行丐之人” 。
此外 , 建康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 各大食店已经开始提供快餐、叫餐服务 。 钟山、元武湖(今玄武湖)等众多名胜古迹和亭台楼阁 , 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 。 皇帝贵族、文人雅士、市民百姓都喜欢游览金陵名胜 。
当观众戴上定位手表 , 便可漫步于南宋的金陵城 , 用一种游戏化的方式寻访画中人 , 获得历史知识 , 领略古都南京的独特气质与风韵 , 体会宋代的繁华富庶 。
德基美术馆于10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 同时启动的包括三个展览 。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将持续至2022年10月28日 , “50 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将持续至2022年2月20日 , 此外 , 还有常设项目“奈良美智:绿屋|橘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