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机器人在港上市,首日收涨超6%,市值超430亿港元

【微创医疗机器人在港上市,首日收涨超6%,市值超430亿港元】微创医疗机器人在港上市,首日收涨超6%,市值超430亿港元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采访人员 | 鲁智高
11月2日 , 微创医疗机器人在港交所上市 , 首日收涨超6% , 股价为45.8港元 , 市值达到436.5亿港元 。
作为微创医疗集团的子公司 , 微创医疗机器人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手术机器人 , 以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 。 资料显示 , 该公司拥有覆盖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长手术专科(即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产品管线的公司 。 同时 , 其建立了由一款已获批准产品及八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候选产品组成的产品组合 。
目前 , 该公司的产品主要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胸科手术、普外科手术等场景 。 其中 , 图迈 、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以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 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 图迈及鸿鹄处于注册批准阶段 , 而蜻蜓眼已经在最近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
资料显示 , 图迈是一款腔镜手术机器人 , 主要由一部人体工学外科医生控制台、一辆拥有四个互动机械臂的患者侧手推车以及一个三维高清影像系统组成 , 可使用微创伤方法实现复杂的手术 。 图迈 为广泛的外科手术而设计 , 特点为高灵活性、操作精准及安全 。
在招股书中 , 微创医疗机器人将图迈与由Intuitive Surgical Inc.开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进行对比 , 后者是全球使用量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 。 该公司介绍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 , 在这次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及平行对照试验中 , 图迈在主要有效性终点手术成功率方面展示出不逊于达芬奇Si手术系统(da Vinci Si)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
目前 , 该公司拥有一支由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 , 在超过290人的团队中 , 约60%持有硕士或以上学位 。 此外 , 该公司也和国内外医院、大学及研究机构有合作 , 并参与到国家级及省级的研究项目 , 拥有141项专利 , 其中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 。
虽然产品技术含量高 , 但是由于还没有通过审批正式上市 , 因而尚未实现商业化落地 。 招股书显示 , 微创医疗机器人没有产生任何收入或任何销售成本 , 原因是产品仍处于开发阶段 。 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 该公司分别录得亏损净额69.8百万元、209.3百万元、242.6百万元 , 主要是研发成本及行政开支所致 。
具体而言 , 在2019年和2020年 , 微创医疗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在经营开支总额(即研发成本、行政开支及销售及营销开支)中的占比都超过80% 。 该公司预计 , 随著业务的扩展以及未来开发和推出新产品 , 公司的成本结构将不断发展 。
除了从母公司获得资金支持 , 投资方也是微创医疗机器人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 招股书显示 , 高瓴创投、CPE源峰、远翼投资等都是其股东 。 其中 , 截至上市前 , 高瓴持股8.05% , 价值35.12亿港元 , 是该公司最大的机构投资方 。
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中 , 手术机器人属于技术复杂且极具临床及商业价值的细分领域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 中国仅已安装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 , 且中国当年分别有约0.5%及少于0.1%的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为机器人辅助手术 , 手术渗透率偏低;到2026年底 , 中国安装的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数量 , 将分别为截至2020年底水平的逾10倍和近50倍 , 同时预计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由2020年的4亿美元增加至2026年的38亿美元 , 复合年增长率将为44.3% , 而全球市场将由2020年的83亿美元扩大至2026年的336亿美元 , 复合年增长率将为26.2%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