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新中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屏蔽试验反应堆 , 于1964年在清华大学“200号”成功启动 。 包括王大中在内的年轻建设者们备受鼓舞 , 喊出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口号 。
就在他立志为国家核能事业大干一场的时候 , 1979年 ,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发生堆芯熔化事故 , 令全球核能事业陷入低谷 。 这也让王大中意识到 , 安全性才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 。
1989年 , 王大中团队研究建造的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建成并成功运行 。 3年后 , 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这座反应堆因为安全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被国际核能专家认为这是世界核供热反应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清华大学“200号”建造的第三座核反应堆——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 这是王大中团队继低温核供热堆后在固有安全核反应堆领域的一大创新突破 。 在研发过程中 , 王大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 核心技术即使研发再难 , 也要咬牙坚持自己干 。
文章图片
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于2000年底建成临界 , 2003年1月正式并网发电 。 这是世界首座模块式球床高温气冷堆 , 它的诸多创新技术及固有安全性引起国际轰动 , 让我国的高温气冷堆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 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 10兆瓦高温气冷堆被列为我国“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四项重要科技进展之一 。
文章图片
如今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即将建成 , 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领域已经领跑全球 。 这个示范工程是高温气冷堆迈向工业化应用的重要一步 , 正是王大中多年的科研成果在真正为国家经济社会服务中又一新的里程碑 。
科技立则民族立
科技强则国家强
【顾诵芬、王大中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道路上
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压力
挺起脊梁推动国家科技领域的突破与超越
这就是他们深植内心
不曾改变的家国情怀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