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面单被曝明码标价售卖致隐私泄露 律师: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 )


据国家邮政局中国快递大数据平台监测 , 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了800亿件 , 快递行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 “个人信息的保护 , 需要从立法上建立制度” , 这是刘一舟反复强调的观点 , 在市场活动中制定规范 , 在执法中进行追责 , 只有多维度联动 , 才能确保个人信息在合法前提下被正当收集和使用 。
对于11月1日刚刚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 刘一舟分析认为 , 惩罚力度较以往有所加大 , 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处理个人信息未履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所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 , 可能会被暂停或终止服务 , 面临大额罚款 , 以及潜在的市场禁入 。 对于违法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 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担任相关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 。
律师建议:消费者应留意自己在不同平台上披露信息的使用方式
屡禁不止的背后 , 是利益的驱使、市场的巨大需求 , 还有部分快递公司的监管不力 。
据媒体报道 , “快递面单”倒卖后 ,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会冒充“电商客服”或“快递员” , 用“快递遗失 , 商家理赔”“商品损坏 , 联系退款”等为“诱饵” , 实施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 , 让不少消费者损失巨大 。 “个人信息保护法生效后 , 企业必须直面相关义务和责任 , 对个人信息保护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 。 ”刘一舟表示 , 法律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 将促使这些物流企业加强个人信息处理流程管理 , 确保内外都建立起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指出 , 快递企业不能只关注配送效率 , 还应该进一步普及“隐私面单”的使用 , 提升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 另外 , 对于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也应作出详细规定 , 应规定出为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保存的最短时间 。
针对快递环节个人信息保护问题 , 刘一舟建议消费者要提升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 , 应当留意自己在不同平台上所留下的信息种类 , 以及相关个人信息被使用的方式 。 具体而言 , 首先消费者在填写个人快递信息时 , 就应该尽可能缩小自己个人信息的披露范围 , 只要能收到这个快递 , 信息披露的范围就已经到了极限 。
【快递面单被曝明码标价售卖致隐私泄露 律师: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另外 , 任超也提醒消费者 , 在丢弃快递包装前 , 一定要有意识地处理面单上的个人信息 , 可以用记号笔将个人信息部分涂抹掉 , 或者直接将面单撕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