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二 )


8、治心气虚 , 不能藏神 , 惊恐而不安卧者 , 配人参、龙齿、远志同用 , 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文章插图



相关配伍
1、茯苓配泽泻:茯苓性质平和 , 补而不峻 , 利而不猛 , 既能扶正 , 又能祛邪;泽泻性寒 , 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 , 善于泻肾经之相火 , 利膀胱之湿热 。二药配用 , 泽泻得茯苓 , 利水而无伤脾气;茯苓得泽泻 , 利水除湿之力倍増 。适用于一切水湿停留之证 , 如水肿、淋浊、小便不利、泄泻等 。
2、茯苓配猪苓:茯苓既补又利 , 可补可泻;猪苓利水湿之力胜过茯苓 , 但无补益之效 。二药相须为用 , 利水渗湿作用大增 。且具有利而不伤正的特点 。适用于水湿内停所致尿少水肿、泄泻便溏、淋浊带下等 。
3、茯苓配党参:茯苓甘淡而平 , 以利水渗湿为主 , 且有健脾助运之功;党参甘温 , 最善健脾益气 。二药相须为用 , 健脾益气作用大增 。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体倦;脾虚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等 。
4、茯苓配黄芪:茯苓甘淡 , 具有健脾利水渗湿之功;黄芪甘温 , 长于补气升阳 , 健脾利水消肿 。二药相须为用 , 使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力增强 。适用于脾胃气虚之食少体倦、便溏;脾虚所致的水肿、白浊、白带增多者 。
5、茯苓配酸枣仁:茯苓长于补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枣仁长于养肝而安心神 。二药合用 , 有补益心脾 , 养血安神之功效 。适用于心脾两虚 , 气血不足 , 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纳呆等 。
6、茯苓配白术:茯苓长于渗湿而益脾;白术长于健脾而燥湿 。二药配用 , 一燥湿渗湿 , 使水湿除而脾气健 , 健脾气而又运水湿 , 为平补平利之剂 。适用于脾虚湿盛之四肢困倦、脘腹胀闷、食欲不振、泄泻、水肿、小便不利、脾虚带下等 。
7、茯苓配半夏:半夏长于燥湿化痰 , 和胃降逆 , 消痞散结;茯苓善于健脾利湿 , 且补而不腻 , 利而不猛 , 既能扶正 , 又可祛邪 。二药配用 , 降逆止呕治其标 , 健脾和中治其本 , 共奏健脾利水 , 燥湿化痰 , 和胃降逆之功 。适用于脾虚湿停、胃气不降之脘痞腹胀呃逆呕吐、大便溏泻 , 或咳嗽痰多等 。
8、茯苓配附子:附子辛热 , 长于温肾助阳;茯苓甘淡而平 , 长于健脾利水渗湿 。二药合用 , 温肾暖土 , 阳气得助 , 其健脾利水渗湿作用明显增强 。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之四肢浮胂、小便不利 , 以及腹痛下利等 。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神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