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哪三国?都有些什么人 三国指哪三国?( 二 )


1、因武而昌——水军基地
鄂州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曾先后作过诸侯国邑和王府封地,但直到东汉末年,还只是一个人口不过万人的蕞尔小县——鄂县,属荆州(原刘表)江夏郡管辖 。三国时期,由于曹、孙、刘三家势力角逐鼎足于湖北,鄂州的军事战略地位顿时凸现出来,鄂州才真正迎来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赢得一个流传千古、响彻神州的名称——武昌 。
公元221年4月,为了牢牢控制长江中游的统治权,确保江东平安,孙权将其统治中心从湖北的公安迁至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将鄂县改名为武昌县 。同年分江夏立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 。是年农历十一月,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次年改元“黄武”,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
公元229年4月,孙权正式称帝,号吴大帝,武昌遂成为吴国的第一个国都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乃一代枭雄,苦心经营江东多年之后,之所以要在鄂州首创帝业,关键原因就在于鄂州对于吴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赤壁战后,曹操虽被迫中止了南下的步伐,但仍盘踞襄阳,雄峙江北,虎视江南 。刘备西入蜀地,却依旧势图江东 。而鄂州之地“襟带江、沔,依阻湖山,左控庐淝,右连樊汉”,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捍御上游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 。”就兼顾中下游以及对外发展而言,远比其他地方优越,因此,对于孙吴立国江东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 。
此外,鄂州的山川形势和物质资源也便于设防和适应建都 。鄂州三面皆山,环城皆水,尤其是东南部的幕阜山余脉,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是天然的军事屏障 。
东吴靠水军立国,为了发挥其军事优势,统治中心就必须紧依大江、大河和良港 。而鄂州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南岸重要的天然良港,水运条件极为优越 。其北有长江,南有梁子诸湖,西有樊川襟江带湖 。九十里樊川,水深道阔,曲折幽深,是停泊水军船只的绝佳场所,百里梁子湖,湖宽水丰,终年不竭,为操练水师不可多得处所 。驻梁子,出樊川,入长江,非常有利于水军机动 。溯江而上,即可北上直取襄阳,又可西进抗衡巴蜀 。顺江而下,不日即可驰援建业 。赤壁大战之前,孙刘两家水军就是在此集结,其战略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极佳的军事地理位置外,鄂州还拥有丰富的战略物质资源 。当时的西山有铁矿,附近的汀祖、碧石和大冶的铜绿山一带,铜、铁矿藏都十分丰富,且有一定规模的冶炼业,这就为孙权建都立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物质保障 。孙权在鄂州首开帝业,并“以武而昌”命名鄂州,原本寓意县、国两旺 。吴国是否如其所愿,昌盛起来,我们姑且不论 。但鄂州确是自此昌盛发达起来 。孙权在武昌期间,将建业一千多富户迁入武昌,达数万人之多,其中有不少能工巧匠 。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武昌人口,而且输入了吴越生产技术和文化,为武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使得武昌很快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迅速成为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此跻身于中华重镇 。

三国是哪三国?都有些什么人 三国指哪三国?

文章插图

六、许昌
许昌,古称许州,是汉魏历史文化名城 。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使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许昌,曹魏都城之一,自曹操迎汉献帝以来,一直是东汉建安年间的朝廷所在,是曹操用来挟天子令诸侯的名义权力中心,象征了东汉帝统的终结 。而且,此时的许昌恰好处于曹魏在襄阳、寿春两线魏吴前线重镇通往洛阳、邺城的交通要道交汇点上,地理位置重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