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袋奶 奶袋( 三 )


除保持薄利多销的竞争策略外,该店主还提醒做奶站一定要能吃苦,“我自己上货的话,早上五六点就得起床,夜里10点以后才能有点时间,要是自己找货的话夜里都别想睡觉 。好多人来我门店看过,看完后回去开奶站,开完后想撤都撤不了,压的货都是成本,利润还特别低 。做低温乳品门店必须配置冷柜,我这一个冷柜7天的电费就500元 。”
“累”“利润低”,是东四一家牛奶便利店员工的切身体会 。与不远处的北新桥网红店相比,这家奶站开业仅半年,目前仍在赔钱经营 。“想要有竞争力价格肯定得低,如果价格高就卖不掉 。”该店老板称,“那边(北新桥店)是老店,开了五六年,人多,好干 。我们这儿不好干,利润低,像这种袋奶,一袋就赚2毛钱;茯苓益菌多酸奶,一排就赚四五毛,就靠走量,还不如卖水,一瓶水能赚1块钱,这奶哪有1块钱利润?我都不想干了 。”
据乳业专家宋亮介绍,牛奶便利店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年前的奶站,起初是乳企为普及牛奶消费而建 。2008年左右,由于运营成本等问题,奶站逐渐转给个人经营,销售的产品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品牌 。从进货渠道来看,牛奶便利店除直接从厂家拿货外,还承接了一部分商超渠道的库存,这类产品的拿货价会更低 。
宋亮认为,牛奶便利店的优势在于投资门槛低、深入社区、薄利多销,是很多中小品牌的渗透对象,缺点则在于缺乏监管、管理粗放、易出现食品安全隐患 。近五年来,随着社区新零售门店的发展,牛奶便利店的运营也面临一定挑战 。“新零售门店瞄准的是更有购买力的年轻人,而奶站消费群体主要为中老年人,也因此通常蜷缩在老旧小区开店,不具备连锁经营的潜力 。”
和君咨询连锁经营专家文志宏则认为,乳制品是家庭高频次消费品,一些没有足够资源进入大商超的品牌可能会与牛奶便利店合作,因此从需求讲这种业态有生存空间 。牛奶便利店目前数量较少,容易生存,但进入门槛低,一旦有更多门店出现,顾客易被分流,加上毛利不高,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局 。“目前来看,牛奶便利店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经营管理相对粗放,在选址和产品结构上需要进行较大优化才能生存下去,低价竞争不是长久之计 。”
新京报记者 郭铁 摄影 郭铁 王思炀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