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无霸”中国移动即将上会 新股频繁破发下如何“独善其身”?( 二 )
如何定价引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 , 今年8月回A的中国电信(601728.SZ)此前遭遇破发 , 而近期A股罕见出现新股连续破发的情形 , 中国移动是否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今年8月 , 中国电信成功登陆A股 , 并启动绿鞋机制为股价“保驾护航” , 公司控股股东也宣布增持不低于40亿元 。 但中国电信上市后走势不如人意 。
中国电信除了上市首日有明显的涨幅外 , 随后股价便开始下挫 。 2021年9月24日 , 在登陆A股市场刚“满月”之时 , 中国电信最终破发 。 中国电信最新股价收于4.21元/股 , 仍处破发状态 。 目前中国电信AH股溢价率约为90.76% 。
实际上 , 不只是中国电信 , 近期A股新股上市破发的现象频发 , 涉及新股包括华兰股份、深城交、成大生物、戎美股份、新锐股份、中科微至、凯尔达、可孚医疗、中自科技等 。
一方面 , 受IPO询价新规的影响 , 市场与发行人博弈更趋复杂 , 另一方面 , 打新不再“包赚不赔” , 投资者打新也愈发谨慎 。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 ,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 , 新股破发都是一种正常现象 。 如投资者熟悉的香港股市 , 新股破发几乎是伴随着新股发行的始终 , 只要存在新股发行 , 就存在新股破发 , 甚至在某些时期 , 新股破发的比例可以达到80%甚至更高 。 不少新股上市首日即破发 , 让参与打新的投资者倍感尴尬 , 以致打新中签的投资者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
他认为 , 对于A股市场来说 , 随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 , 随着新股发行越来越多 , 新股破发现象必然也会增多 , 并最终也会成为一种常态 。 只有投资者理性打新了 , 新股发行才会变得理性起来 , 比如一些高价发行的新股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 , 一些业绩平庸、成长性平庸的公司新股也会遭到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
而在具体估值方面 , 有不少投行人士指出 , 中国移动估值方面未来或将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靠近 。
有投资机构人士表示 , 其发行模式和定价逻辑预计和中国电信较为接近 。 发行价格会高于每股净资产 , 同时预计大概率会推出绿鞋机制 , 但是由于企业市值规模较大 , 后市炒作空间或许有限 。
仍有大型IPO在路上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在冲刺IPO的企业中 , 农化巨头先正达和中海油的计划募资金额也较为庞大 。
其中 , 先正达计划募资650亿元 , 一旦成功IPO将超越中国移动的募资金额 , 成为A股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IPO 。 此前9月30日 , 先正达曾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 , 需要补充提交 , 审核中止 。 10月12日 , 上交所恢复先正达发行上市审核 。
据公开信息 , 先正达集团中国业务包括植保、种子、作物营养和MAP及数字农业 , 是中国最大农业投入品供应商 。 今年三季度 , 先正达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10亿美元 , 同比增长25% , 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5亿美元 , 同比增长27% 。
据招股书显示 , 先正达拟申请公开发行不超过27.86亿股 。 据招股书 , 先正达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尖端农业科技研发、扩大生产和业务、支付进行中的重大并购项目等 。
而中海油所在的油气行业 , 则较为幸运地赶上了油气行业景气反转的时期 。 目前从国际大行的研报来看 , 多家大行认为中海油港股价格被低估 。
瑞银认为中海油目前被低估 , 目前市场对其优于预期的基本面没有反应 , 催化剂似乎不确定 。 不过 , 该行仍然相信中海油估值具有吸引力 , 最终来自内地投资者的额外资金流将为其股价提供支持 。 在此之前 , 相信只要布兰特原油价格达到或超过每桶60美元 , 投资者可实现该行估计的9%的股息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