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以来 , 受末端派费上涨和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 快递单价呈现环比上升 。 上述通报所披露的数据显示 , 同城快递从7月的每票5.4元上升至9月的5.7元 , 异地快递则从7月的每票5.5元上升至9月的5.6元 。 分地区来看 , 浙江、广东、河北、福建、河南均出现上涨 , 其中浙江的快递价格连续三个月上涨 。
快递企业公布的三季度单票价格 , 同样证明了向好的势头 。 顺丰在第三季度的单票收入为16.53元 , 同比下滑7.4%, 但环比增长4.7% 。 圆通单票收入2.15元 , 同比下滑0.15% , 环比增长2.87% 。 申通三季度单票收入2.02元 , 同比下降5.3% 。 值得一提的是 , 此前该公司单月单票收入一度跌破2元 , 所幸的是 , 其9月的单票收入为2.11元 , 较8月环比增长8.21% , 重回2元上方 。
值得注意的是 , 9月亦是“通达系”集体派费上涨的首个月份 。 因此 , 受派费上涨和快递行业政策影响 , “通达系”9月单票价格环比明显改善 , 则在意料之中 。
但上调派费后 , 业内更关注的是 , 一线快递员能否最终受益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中通浙江省区近期发布通知 , 将取消今年第四季度的任务指标考核 。 即便是在快递企业集体给快递员涨派费 , 制造“每件涨一毛”的福利 , 但不同品牌的网点仍处于观望状态 , 迟迟无法为一线快递员兑现承诺 。
业内人士分析称 ,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 , 在快递业务量的主要“产粮区” , 网点迫于总部任务量的指标考核压力不敢轻易涨价 , 件量流失会影响考核导致罚款 , “涨价”与“件量”的博弈迫使网点在夹缝中生存 。
酣战旺季
旺季第一天 , 即11月1日 , 首份电商快递战报迅速出炉 。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 , 11月1日 , 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69亿件 , 同比增长28.54% 。 广东省和浙江省快递揽收量双双破1亿件 。
当消费者惊叹快递业务量奇高之时 , “今年快递变快了”也成为热议的话题 。
尽管各家快递企业在第三季度依然面临着价格、成本的压力 , 但旺季的到来 , 短期可以帮其减轻“痛苦” 。
去年“双十一”期间 , 国内快递日均包裹量为3.64亿件 。 去年11月11日当天 , 则共处理快件6.75亿件 , 创下历史新高 。 而今年的“双十一” , 战线拉长 , 快递企业由此享受着红利 。
近日 , 国家邮政局发文要求 , 在快递旺季 , 希望电商平台要按照“错峰发货”原则 , 必要时坚决采取限流措施面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 。
不过 , 日均件量再创新高或将成现实 , 这会极大考验快递网点运营与快递小哥的末端稳定性 。
面对今年的“双十一” , 快递企业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数字化的投入 。
10月29日 , 菜鸟联合达摩院宣布 , 菜鸟无人车小蛮驴已总计完成350辆投放 , 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超过200多所高校 。
10月上旬 , 德邦介绍 , 今年“双十一”将投入使用自动辅助驾驶货车、无人叉车、华为云AI防暴力分拣等“黑科技” 。
中通快递方面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介绍 , 其大数据团队通过亿万数据处理和数据产品能力 , 研发出移动端“双十一”大促看板 , 提供给集团、管区和中心 , 包含全链路数据分析和监控(订单揽收、网点交件、中心转运、网点派件、末端入库出库、收件人签收) , 同时把大促积压的高危网点同步给管区 , 保证全网服务质量 。 同时 , 仅9月至今 , 中通的上海浦东孙桥、福建龙岩漳平、江苏徐州、湖北黄石阳新等二十余家一线网点纷纷增设自动化分拣设备 , 积极迎战旺季高峰 , 以保障快递效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