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办数据显示 , 2020年度获奖项目平均研究时间是11.9年 , 其中 , 研究时间10~15年的项目数量最多 , 占比38.9% 。
另外 , 为贯彻实施《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关于三大奖调整奖励对象由“公民”改为“个人”的要求 , 奖励长期在华工作的外籍人士 , 2019年首次在自然科学奖中试点向外籍专家开放 。 2020年度 ,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全部向外籍人士开放 。
企业参与度提升
在各类科技活动中 , 企业的作用愈加凸显 。
“十四五”规划指出 ,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9月22日 ,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 , 企业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 具体来看 , 各类企业R&D经费支出18673.8亿元 , 比上年增长10.4%;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3408.8亿元 , 增长10.6%;高等学校经费支出1882.5亿元 , 增长4.8% 。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6.6%、14.0%和7.7% 。
今年的国家科技奖中 , 也不乏一些企业的身影 。
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影医疗”)牵头 , 携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协同创新 , 共同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荣获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项目攻关突破了谱仪、射频功放、梯度功放、梯度线圈、射频发射线圈、超导磁体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 , 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并实现整机制造与应用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这也是上海民营科技企业时隔14年再度拿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对第一财经表示 , “自联影成立之初 , 我们就开始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展开合作 , 产学研医协同创新 , 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3.0T高场磁共振 , 实现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发 , 且在产品性能上整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指标国际领先的水平 。 最重要的是使进口同类产品大幅降价 , 老百姓看病费用大大降低 。 ”
在项目团队看来 , 这一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 在于借助产学研医融合的力量 , 在打通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 , 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成为重要模式 。 而联影医疗和深圳先进院的合作 , 也有很多“特殊”之处 。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研究员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说道 , 产学研医合作对科技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 这一次的获奖项目 , 深圳先进院与联影医疗首先通过战略合作实现顶层设计 , 随后通过共同申请项目确保紧密合作 , 并联合培养人才 ,实现人才与资本的双向流动 。 “可以说是一种技术与产业弥散融合的方式 。 ”
他对采访人员提到了这批参与项目科研人员享受到的“特殊”待遇 。
“10年里 , 参与这个项目的一些科研人员 , 先进院不以申报项目、发表论文为考核指标 , 没有申报任何项目 , 也没有发表任何一篇SCI论文 , 同样但并不影响他们工资收入、不影响职称评定和定级 , 为的就是让他们安心攻克一个科研难题 , 就相当于一个研发特区 。 ”郑海荣说 。
不仅联合科研机构 , 临床医院也是医疗科技创新的重要来源 。 “要解决的痛点问题来自于医院 , 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来源于医院 。 ”张强介绍 , “设备在刚研发出来的时候 , 往往需要通过顶尖高校、医院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 , 通过不断磨合解决问题 , 才能让设备优化改进 。 这个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 能产出很多科研文章与专利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