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独立登录资格:不能因电脑的登录导致手机账号下线
当我们在 Android 模拟器中登录 Android 版的微信时 , 手机端的微信就下线了 , 这个体验对比登录电脑端和平板端的微信来说着实差些意思 , 如果频繁切换 , 被系统封号可就得不偿失了 。
▲
平板与桌面端登录微信的体验越来越好了.
适配大屏幕:不只是把手机屏幕上的 app 放大到电脑上
在 MIUI+ 的更新中 , 像笔记、文件管理已经拥有了针对大屏幕的版本 , 这样的体验自然是优秀的 , 如果在手机 app 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平台来适配不同的屏幕比例 , 相信整体体验会再上一个档次 。
▲
MIUI+ 的大屏版小米笔记.
如果一款手机 app 想在电脑上拥有出色的体验 , 至少要满足特点一 , 希望能满足特点二 , 最好能满足特点三 。
关于未来 , 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在科技发展的这几年里 , 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未来」的产品 , 而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 是拥有一个梦想的平板 , 拥有两种用法的电脑 , 拥有三种场景的手机 。
那个说「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的 iPad Pro , 糟糕的文件管理和专业 app 的缺失 , 至今没有得到广大认可 。
文章图片
那个可以拆下键盘当平板用的 Surface Pro , 即使更新了 Windows 11 , 平板体验依然不尽如人意 。
文章图片
那个想要定义下一个十年个人电脑的坚果 R1 , 在覆盖手机、平板、电脑三个场景的同时 , 也无法让每个场景的体验都足够出色 。
文章图片
我们总是对「全能设备」有着执着到不太合理的期待:它要足够小巧 , 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多个场景使用;它要足够强大 , 不论是娱乐还是工作都游刃有余;它要足够科技 , 拿起它 , 就似乎掌握了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
▲
微软眼中的未来.
那前面提到的这些设备 , 都拥有足够运行桌面级软件的芯片 , 都配备了可触控的屏幕和方便输入的笔和键盘 , 软件生态才是它们最大的弱点 。
而现在 , 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更易实现的、更直接的拥有「全能设备」的方法 , 那就是在电脑上使用手机 app:既然生态不足 , 这样不也挺好 。
文章图片
可就像前面说到的那样 , 我无法根据一年 macOS 上运行 iOS app 的体验 , 简单的评价一句「未来可期」 , 也无法对把兼容性放在第一位的 Windows 11 抱有太大期望 。
我们应该清楚的知道 , 在桌面端使用手机 app 这一「伟大的升级」 , 在今天几乎无法对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什么提升 。
好在如今路已铺好 , 不论是硬件厂商还是软件开发商 , 他们都有了一条崭新的赛道 , 接下来要看的是生态中每一份子的行动了 。
虽然说不出「未来可期」 , 但我依然期待满满 。
Safari 神器 , 手机平板都能用 , 我们找到了 14 个超实用浏览器插件 点击查看
为什么 Apple Watch 没有表盘商店? 点击查看
最普通的 16:9 , 最大的市场占有 点击查看
点击「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