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金牛 长安金牛星面包车二手车价格( 二 )

  
在甘河行走要谨慎,稍不留意就会踩上千年古迹 。采访人员在村中沿一条巷道正走,甘河村退休教师薄兴才突然告诉采访人员,脚下是建于元朝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遇仙桥,传说是全真教教祖王重阳遇仙成道的地方 。采访人员下到路北坎下,才看到这是一3孔石桥,4个妙趣横生的石雕龙头镇守桥孔 。桥孔上方还有三方精美的龙头浮雕 。  
甘河村位于户县西北角,靠近渭河,地平路阔,为甘河镇政府所在地,相对许多乡镇政府所在地,甘河显得不繁华,街道上人不多,村里人更少,十分安静 。村里巷道整齐、宽敞 。  
“先有甘塘府,后有周至县” 。甘河村民用此民谚说明甘河的历史悠久 。甘塘即指甘河 。  
无论村民的说法正确与否,甘河村的确是一个古老的城镇 。北周天和二年,即公元567年,周至县治所迁至甘河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甘河一直归属终南县或周至县 。1958年初,甘河、祖庵等乡镇才划给户县 。  
79岁的薄兴才告诉采访人员,这个村过去寺庙林立,自东向西分别为:东门外设祖师庙,东门里有祈雨的黄龙庙,村中心路南为菩萨庙,路北为府城隍庙,西门里有无量庙,西门外为太白庙,太白庙周围有七条路 。南门城楼上有关公庙,北边城墙里是钟馗庙 。另外,还有始建于东汉、占地100亩的关中名胜东岳庙;占地55亩、藏有明代雕刻的王重阳石雕像、始建于元朝的遇仙宫;建于北魏的圆觉寺 。如今只剩下东岳庙的戏楼和献殿、遇仙宫 。解放前还有城墙,现在只能挖出壕土层 。钟馗庙在清末时被战乱毁掉,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废墟位置才盖了其他建筑 。甘河村还有新石器时代氏族村落文化遗址 。  
村民用民谚《甘河八景》记忆甘河的过去:  
太白足踩七条径,  
黄龙无量镇东西,  
城隍菩萨对面坐,  
百(菩萨庙门旁的柏树)对绵羊(城隍庙西边的杨树)两边立 。  
葫芦桂弯常流水,  
老杨怀抱柳树女(老杨树上长了棵柳树),  
祖师脚登遇仙桥,  
柘(树)翁手捧甘股梅(冬青树) 。  
记忆中的不仅仅是民谚,直到今天,村民每年夏历正月初九举行遇仙宫灯笼会,8月2日举行城隍庙会;王重阳遇仙成道的6月15日举行忙罢会 。  
虽然甘河地处交通要道,但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心态平和、安详,待人彬彬有礼 。村支书张胜云告诉采访人员,村民重视教育和文化,有喜好书画的,有喜欢写作的 。1800多口人的村子,博士生出了好几个,考上大学早已不算新鲜事,从村里出去的县处级干部有多名,还有地师级干部 。  
甘河村人喜欢在家中悬挂钟馗画像,而且要挂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堂 。无论是否花钱,他们不说买钟馗画,而说请钟馗 。村民高强勇告诉采访人员,村民在节日或娶亲、盖房时,都要祭祀钟馗 。  
甘河人眼中的钟馗  
薄兴才在陕师大毕业后,回乡当教师,退休后无偿投身研究、收集当地历史文化,写了几十万字的书稿 。其中就有钟馗的传说 。  
由于历代传说者加入自己的想象,同时受不同书籍的影响,在甘河有关钟馗的传说丰富多彩 。  
当地传说,钟馗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7月7日生于甘河,上有一姐,嫁于户县祖庵镇马店村;下有一妹,嫁到长安五台 。钟馗名字中的“馗”,和他曾在户县九华山修炼有关,因九华山有九个山头,当地群众俗称为九头山 。  
关于钟馗相貌丑陋的原因,除传说天生相貌丑陋外,还有其他多种版本 。  
一说钟馗少年时英俊,因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受到同试生的嫉妒,参加殿试前,被同试生毁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