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嗣不旺什么意思 宋朝为何子嗣不旺( 二 )



苏辙的孙子苏籀(音同皱)著有《栾城先生遗言》一书 。据该书记载,宋徽宗即位那年,苏辙为了嫁小女儿,不得不卖掉早年在开封购置的田地,售价九千四百贯,全部作为陪嫁 。按照购买力,这些钱相当于现在人民币750多万元 。

苏辙晚年写过一首《买宅诗》,开头就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 。”我七老八十的人了,竟然还没有房子,搞得几个儿子一直抱怨 。事实上,苏辙早年是有房子的,但是为了嫁女儿,把房子卖了 。苏东坡则在写给朋友章惇的一封信里帮苏辙哭穷:“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 。”

宋朝家训经典《世范》写道:“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 。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 。”你生了女儿,就要早早地准备嫁妆,假如等到出嫁时才去准备,怎么来得及呢?恐怕只能卖房子卖地了 。

北宋名臣范仲淹俸禄优厚,一个人把叔叔、大爷、堂叔、堂伯、哥哥、兄弟、堂兄、堂弟……整个家族都养了起来,家族里不管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是范仲淹出钱资助 。为了做到不偏不向,他定了个规矩:凡是族里男孩娶亲,按照二十贯的标准送彩礼;凡是族里女孩出嫁,按照三十贯的标准办嫁妆 。很明显,就是再简朴的婚礼,女孩办嫁妆也要比男孩送彩礼更费钱 。

南宋名臣吕祖谦也定了一条族规:“嫁一百贯文省,婚五十贯文省 。”吕氏大家族的姑娘出嫁,嫁妆按一百贯的标准操办;小伙子结婚,彩礼按五十贯的标准操办 。还是女孩出嫁更费钱 。

連皇帝宋神宗都抱怨:“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嫁一个公主,竟然要花费七十万贯!那可是皇帝嫁闺女,用不着高攀吧?用不着巴结男方吧?但是照样要厚嫁 。查《宋史·礼志》,宋朝皇子娶妻,平均花销1万两;而公主下嫁,平均花销10万两 。也就是说,皇帝为儿子娶媳妇花的钱,只是为女儿办嫁妆花费的十分之一 。

宋朝为什么会刮起一股厚嫁风呢?因为在宋朝,妇女是有独立财产权的 。

为了女儿婚姻生活的安全和幸福,宋朝的父母给女儿办嫁妆,一定不惜血本 。婚书后面都要列一张密密麻麻的财产清单,注明陪嫁了多少首饰、多少衣服、多少房子、多少土地 。

然而,丰厚的嫁妆有时仍然买不来女儿幸福,反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蔡襄在任福州(福建)州官时,发布文告指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 。”可见当时以娶媳妇来获取财物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

蔑视传统的司马光则坚信,新娘不会因嫁资受到保护;相反,还会为此陷入险境:“爱其女者,务厚资装,以悦其舅姑,殊不知彼贪鄙之人,不可盈厌……故婚姻之家往往终为仇雠矣 。”那些心疼女儿的父母,准备了丰厚陪嫁来取悦男方父母,殊不知人都是贪得无厌的,为了这些钱,婚姻通好之家往往最终变成了仇人,何苦呢?

的确,在一些家庭,嫁妆一旦送到新郎家,“朝索其一,暮索其二……至有割男女之爱,辄相弃背 。”说家里(把嫁妆)今天要点,明天要点 。能完全置身事外,绝不让公婆家动用嫁妆的媳妇,在这个家庭里也会过得非常艰难 。夫妻间的那点情义,都叫钱给毁了!

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人们总想拿金钱买来幸福,但现实总是难遂人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