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 , 其CEO胡华志曾面向媒体坦承 , 飞行编队的发展完全超出了公司预期 , 本来只是打算拿无人机表演给大家一点空中造景的喜气感觉 , 同时做一些资金上的回收 ,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 , 无人机秀甚至扭转了亿航消费级无人机不盈利的颓势 。
03
低空起舞的隐忧
不过 , 虽然亿航真切感受了一把无人机表演秀崛起所带来的红利 , 但却并没有就此沉溺其中 。
在被一再夸大无人机表演秀的吸金潜力时 , 亿航却调转航向 , 往应用型无人机的生产及制造领域驶去 。 但是 , 行至此时 , 在无人机表演秀的行业脚本里 , 可以「一夜暴富」的脚注已经写下 , 玩家也一个接一个的入场 。
于是 , 在短短几年间 , 无人机表演秀这一市场 , 一头扎入了大量新入局者 , 而无人机表演秀的价格 , 也从2018年的万元每架 , 降至如今的千元甚至不足千元每架 。
故事似乎开始向着似曾相识的角度发展 , 无人机表演秀难道也迎来了一个由蓝向红的时刻?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
据行业媒体「无人机网」显示 , 现如今 , 全国约有500多家单位在生产无人机 , 而目前 , 一套无人机系统的生产成本大致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 这也使得不少民营企业也开始介入该市场 。
并且 , 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是 , 虽然无人机行业本身是一个天花板足够高 , 且壁垒并不低的业务 , 但无人机表演秀却不是 。
这里有一个巨大前提在 , 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 , 无人能绕过大疆这座大山 , 以亿航、零度智控、极飞等为代表的一代目玩家们 , 早年在与大疆正面交锋后 , 无一不走向转型之路 , 而以无人机秀为代表的细分领域 , 恰恰是处于上升阶段的大疆所不会选择的「费劲的事情」 。
所以 , 很大程度上来说 , 拯救了亿航与零度智控们的无人机编队表演 , 并不是一个被挖掘出来的、有着很强进入壁垒的新兴领域 , 而是一个硬核玩家暂时不屑深挖的场景 。
一个微妙的信号是 , 当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越来越接近天花板的时候 , 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就显得很必要了 。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业内已经有「卷」起来的声音了 , 无人机演出的成本并不便宜 , 但城市可飞空间不仅有限 , 还很珍贵 。 再则 , 重资产运营的模式 , 往往意味着 , 一个很轻的刹车 , 都会带来很重的痕迹 。
而且 , 这一细分领域内已经涌现了拥有「通吃」能力的玩家 。 在今年8月获得亿元融资的穿越千机 , 在短短时间内就拿下了全国二十余座城市和地区的核心地标空域飞行权 , 而在其展望的蓝图中 , 在百城千景以外 , 吃下文旅产业也势在必行 。
这种渗透程度 , 又怎么可能不让入局者焦虑呢?
04
不要看此刻的红利
仿佛是被互联网独角兽层出不穷的路演锁定了一样 , 现如今我们一见到新的商业应用 , 就习惯从风口角度解析——总之 , 商机特别多 , 融资和一夜暴富的神话更是随时有可能发生 。
但现实是 , 融资潮会褪去 , 商业模式会被复制 。
而更残酷的现实是 , 不仅是互联网行业 , 硬件领域也没有什么存量了 , 所有的公司都在找第二曲线 , 找创新业务 , 找现金流 , 比拼人效 , 比拼创意 , 无人机编队表演也不例外 。
当然 , 以上种种 , 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就不存在更大的空间了 。
事实上 , 从全球范围来看 , 无人机灯光秀这档生意仍然有着很强的说服力 。 首先 , 与烟花表演相比 , 灯光秀不会产生任何烟雾、空气和噪音污染 。 其次 , 它们确实在千禧一代中非常受欢迎 , 不管是来自消费品牌的投放预算 , 还是文娱产业的宣发需求 , 亦或是城市造景和景区宣传都还存在着想象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