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 , 何宝宏表示 , 法律也为人脸识别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具体实践路径 , 针对人脸信息处理提出有效的治理体系 , 有助于人脸识别产业长期健康发展 。
何宝宏表示 , 总之 ,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 , 给企业带来更加明确、严苛的法律要求 , 产业界将可能经历“阵痛期” 。 但长远来看 , 在合规、可信的“双驱动”下 , 产业界将持续提升个人信息保护及数据安全的治理能力 , 逐步实现用户权益保障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平衡 。
治理与发展并重
人脸是所有生物信息中 , 社交属性较强、较容易采集的一种个人信息 , 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应用中的一种 , 过去几年 , 率先被安防、金融、安防等行业大规模采用 。
在企业和资本的推进下 , 人脸识别技术正在大面积地、深入地进入社会生活 , 对维护社会治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 但是 , 对人脸识别有意识的“滥用”和“无意识的”误用行为 , 已经引起社会的担忧 。
何宝宏表示 , 业界当前重点讨论的是 , 在数据层面 , 训练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可追溯 , 训练数据本身是否全面、准确 , 以及人脸信息的脱敏和去标识化处理如何做到规范统一且可落地;在算法层面也存在识别安全性的问题 , 一些面具仿冒、对抗样本攻击等 , 有可能造成识别失效;从应用上看 , 人脸识别作为一种身份认证技术 , 同密码、指纹等传统身份认证技术一样 , 都存在一定被攻破的概率 , 现阶段尚不存在百分之百安全的技术 。
何宝宏表示 , 长远来看 , 人脸识别行业的安全合规 , 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法律机构、技术提供方、技术使用方以及用户方构共建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 ,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发起的“护脸计划” , 就是针对人脸识别的安全合规问题、联合社会各界共同组建的一个开放平台 , 也欢迎各方积极参与 , 共同提升全行业的安全合规能力 , 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段伟文表示 , 在新冠疫情到来之前 , 一些公共场所部署人脸识别的闸机和门禁 , 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 随着疫情出现 , 这些技术在特殊条件下被大规模采用 , 过程中也受到法律界的质疑 。
【《个人信息保护法》支持! 今后你可以拒绝刷脸进小区】段伟文表示 , 整个社会都对科技活动有一种许可 , 而这种许可没有具体形式 , 比如化工厂、垃圾焚烧厂、核电站的建设过程需要许可 。 而从政府治理的角度 , 要把技术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 不能等出现恶性事件、公众负面舆论多了之后再来处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