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烂果山”变“花果山” 他是果农眼中的“救世英雄”
让“烂果山”变“花果山” 他是果农眼中的“救世英雄”
----让“烂果山”变“花果山” 他是果农眼中的“救世英雄”//---- //
黄新忠(右)指导农户种植果树受访者供图
特有范儿
本报采访人员 谢开飞
“如果不是黄老师团队的技术帮扶 , 台农2号蜜雪梨可能要濒于灭绝……”见到采访人员时 ,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当地许多果农感激地说道 。
果农口中的黄老师 , 正是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落叶果树研究室主任黄新忠研究员 。 十多年来 , 针对福建省落叶果树产业发展中技术研发与推广相对滞后 , 产量不高、品质欠佳、效益低下等问题 , 他带领着梨研发团队 , 走遍了福建建宁、清流、明溪、建瓯、德化等落叶果树产业重点县(市) , 通过与落叶果树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建立长期技术帮扶协作关系 , 探索了一条科技服务助推果业升级、农民增收之路 。
亏损企业盈利了
将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果场 , 从刚接手时的“烂果山”变成了如今“花果山” , 黄新忠成为了建宁县果农眼中的“救世英雄” 。
10年前 , 黄新忠初来绿源果业时 , 正是建宁黄花梨产业的低谷期:品种老化、质量下降、技术推广滞后、不少果树抛荒 。 “2008年以前 , 企业多年处于亏损或保平生产经营状态 , 从2015年开始 , 企业的果品产量、收入、利润分别持续稳定在1500吨、500万元、160万元以上 , 这一切都要得益于科技特派员的到来 。 ”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傅兴安说 。
在黄新忠的指导下 , 绿源企业采取建立“园中园”等办法 , 组装集成示范推广黄花梨、猕猴桃新品种及避雨栽培、棚架栽培、水肥一体化、人工辅助授粉等增产稳产、提质增效技术 , 第一年度即实现产量970吨、收入285万元、利润82万元 , 一举扭亏为盈 , 之后 , 企业实现了持续良性发展 。
变化远不止在这里 。 作为福建省台农2号蜜雪梨种植规模最大的清流县 , 种植面积曾达1.5万亩 , 但早期也曾因栽培技术跟不上 , 产量低、品质劣、效益差 , 至2008年面积锐减至1万亩以下 。
获知这一情况后 , 黄新忠来到这里 , 他以嵩口镇围埔村村办梨场为突破口 , 建立了低产劣质台农2号蜜雪梨园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园200亩 。 经他密集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与示范操作 , 自2010年起 , 蜜雪梨综合生产终于出现亮丽转身 , 亩产持续保持2500公斤 , 200克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2% , 亩收益5218元以上 , 成为全省栽培产量、质量、效益最好的台农2号蜜雪梨园 , 带动周边大量抛荒半抛荒台农蜜梨园仿效改造 。
手把手传授新技术
深入果园现场把脉诊断 , 手把手传授农户多年研究的实用型疏导法梨整形修剪新技术 , 在黄新忠带来的福建省“现代农业果树品种改造项目”指导下 , 三明市明溪县胡坊镇林宝生态梨园 , 破解多年高接翠玉梨换种效益缓慢的瓶颈 , 实现丰产丰收……
“现场培训、手把手教学新技术 , 对提高我们的梨树栽培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 , 也让我们信心十足 。 ”参加培训的农业大户对这项技术赞不绝口 。
除了疏导法梨整形修剪新技术 , 多年来 , 针对长期困扰福建梨、桃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 , 黄新忠经过多年潜心研究 , 不仅明确了长期悬而未决的主要诱因 , 而且在综合防控措施上取得众多突破性进展 , 并通过示范带动、技术培训得以普及推广 , 累计辐射带动落叶果树“五新”推广27万亩、新增产值4.8亿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