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天宝照经 杨公风水都天宝照经下篇注解( 三 )


宝卷的篇幅一般都不长,因此装订的册次多为1-2册,西谛宝卷的早期也间有4册本 。其中较为特殊的是清末刻本《孝子报恩拜烛宝赞》,只有四页,而《十月怀胎宝卷》和《新刻花名宝卷》更少,只有三页 。它们是用浆糊粘贴起来的,基本就是平装本的样式,开本有如袖珍本,很便于携带,一如此时大量出版的其它种类的小唱本 。这应该都是小书铺所出,售价一定很低,与早期折装大本有着天壤之别 。
刻本是其主要版本类型,特别是早中期,在西谛藏书中占了绝大部分,这与刊印时间是紧密相关的,因为那时雕版是主要的印刷方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 。石印技术是在光绪初年才传进我国的,它与雕版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省时省力,制做成本低廉,出书迅捷 。进入民国后上海文益书局的石印本增多,同样一部石印本书价钱要比刻本便宜很多,因此可以大量出版,采用这种技术自然也扩大了宝卷的发行和普及 。抄本虽然数量不很多,但从早期到后期都有,早期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升)天宝卷》,精抄细绘,图像生动,色彩艳丽,字体端正劲秀,实为世间罕见的珍本 。后期抄本的字体多是工整有余而笔韵不足的普通本子 。从光绪到民国间有些抄本上还留下了不少抄写者的姓名,如瞿鹤山、邢永清、胡思真、朱惠方、朱振兰、邓鸿绪等,这些大概都是些很普通人,从现有的文献中很难考证出他们的身世 。在佚名抄本中,还有几种是毛装形式,显得更为随意草率 。除此之外,乐善堂在民国元年(1912)还有一部木活字本《升莲宝卷》,这是西谛宝卷中少见的类型 。
有关《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升)天宝卷》的抄绘时间有不同的提法,西谛先生定为元末明初金碧抄本,《西谛书目》则题明抄彩绘本,他们所确定的版本年代都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去年底因工作原因,有机会对这部宝卷做了仔细察看,意外地发现在卷末碑形的牌子上竟然还留存有依稀可辨的泥金题字,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金粉脱落,很不易被发现,不过借助光线的反射还是可以辨认得出 。其字正书楷体竖排,分为四行,共十六字,题“敕旨至元三年榖旦造弟子脱脱氏施舍” 。“至元”是元惠宗使用的第二个年号,至元三年即公元一三三七年,据此可以肯定,这应当是最准确的抄绘时间 。名为“脱脱”的人在元朝被记载的共有三位元,一位是木华黎的玄孙,一位是马札儿台的儿子,一位是康里脱脱 。从这三位的身世看,康里脱脱是元初康里国王族,时间上距“至元”年甚远,所以不可能是他 。木华黎的玄孙幼年丧父,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长大,至元中因征战有功,累官至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马札儿台的儿子脱脱(1314-1355),字大用,是顺帝朝大臣,幼年养于伯父家,年十五为太子官,至元四年(1338),二十四岁时进御史大夫 。从时间上看,这两人都有可能是所谓的施舍者,但依大用脱脱的身份地位,他似乎更容易得到“敕旨” 。算来,这部奉皇帝命精抄细绘的华丽宝卷,距今已有六百七十余年了,实为珍贵 。
此外,西谛所藏宝卷有明确纪年最早的刻本是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药师本愿功德宝卷》,这是一部劝世经文,全演药师本愿经而不细述故事 。最晚的是民国十六年(1927)朱振兰抄本《妙英宝卷》,则是一部为民间所欢迎,叙述佛教故事的宝卷 。就内容而言,一个属于宗教类别的经卷,具有早期宝卷的原本属性,一个是民间文学的作品,则是宝卷演化后的代表 。这两部宝卷上下间隔了近四百年 。西谛宝卷共计有不同版本九十六种,其中《潘公免灾救难宝卷》,有清咸丰七年和光绪九年两种刻本,《真修宝卷》有清道光十二年和同治九年两种刻本,《妙英宝卷》有清光绪三年刻本和民国十六年抄本两种,《观音化度十二圆觉》有光绪十二年和宣统元年两种刻本,《花名宝卷》有光绪十九年和清末民初两种刻本,《延寿宝卷》有清光绪二十年和清末两种刻本,《达摩祖卷》有清光绪三十年清末两种刻本,《张氏三娘卖花宝卷全集》有清光绪间和民国十三年两种刻本,《何仙姑宝卷》有清宣统三年和民国八年刻本以及民国三年石印本共三种,《灶君宝卷》有清末抄本和民国元年乐善堂木活字本以及民国十一年刻本三种 。除去这十二种不同版本,西谛所藏宝卷的品种总共八十四种 。西谛先生是最早把宝卷作为专题来研究的学者之一,在艰辛中以个人之力收集到这些宝卷,不但为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还为后人保存下了一批珍贵的文献,十分令人敬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