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诺奖得主亮相腾讯WE大会,揭秘黑洞研究新突破( 二 )


“电池和储能是新能源时代和智能社会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 在未来十年将迎来巨大的创新机会” 。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与工程学杰出教授王朝阳是极速充电的开拓者 , 他关于全气候电池(ACB)技术的研究成果已被2022年北京冬奥运会采用 , 成为驱动奥运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 在演讲中 , 王朝阳分享了“10分钟内充好电动汽车”等技术难题的突破性进展 。 实现5分钟充电、让充电比加油更快是他的新目标 。
“仅凭意念就能写字”也从科幻场景变成了现实 。 斯坦福大学克里希纳?谢诺伊教授带领团队 , 首次破译了与手写笔记有关的大脑信号 , 进而将人脑中的写字意念转为屏幕中的一行行字句 , 准确率超过99% 。 演讲中 , 他分享了这一神奇技术的背后原理 。 该技术也将帮助无法行动和说话的“闭锁综合征”患者更好地交流 。
“85后”的浙江大学教授李铁风是本次大会最年轻的演讲嘉宾 。 继2019年获得科学探索奖后 , 他在今年3月凭借“万米深海操控软体机器人”的科研成果 , 登上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封面 。 首个潜入马里亚纳海沟10900米深处的中国软体机器鱼 , 是他此次和观众分享的主题 。 “我们对于未来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 , 就是把这种软体机器人应用在星球或太空探索中” 。
自2013年迄今 , 腾讯科学WE大会已连续举办9届 , 共邀请近80位世界顶尖科学研究者登台 , 包括13位数学物理学家、15位生命科学家及10位天文和地学家 。 累计近8000万人次通过线上及线下方式参会 , 仅2020年观看大会直播的用户就超过2500万 。 在举办科学WE大会基础上 , 腾讯近年又陆续发起科学探索奖、医学ME大会、青少年科学小会、X-Talk等系列项目 , 重奖基础科学突破 , 让走进科学、爱上科学成为社会新时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