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鳖卵的人工孵化方法:有室外孵化场孵化与温室孵化房孵化 。室外孵场孵化: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孵化面积根据生产量而定,四周砌1米高的围墙 , 墙脚修建排水孔和通气孔 。地面呈5 度~10 度的斜坡,底层铺10~15厘米的粗沙,以增加孵化床的汲水能力,然后再铺10厘米厚的细沙 。孵化场的最低处埋设一个水缸或水盆,水盆与沙平面一致 , 盆内装2/3的清水 。孵化场的顶部需要架设钢筋或木质的框架,框架高度视孵化场的面积大小稍有不同,一般约1.5米高 , 上装玻璃或盖塑料薄膜等 。受精卵采收后,可按产卵先后次序 , 从高向低在孵化场内依次整齐排列,卵间相隔2厘米左右,记好时间进行孵化,孵化场内温度应控制在20℃~3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左右 , 雨天和暴日中午,顶棚加盖草席、帆布等,防止鸟、蛇、鼠、蚂蚁等天敌的危害 。刚产下的鳖卵为乳白色或粉红色,大多为圆形 。待50~60天时,卵壳表面全部变成粉白色或淡青色,卵壳原有的黑色逐渐消失,胚胎将卵黄全部吸收,脐囊消失,对光源检查,壳内一团黑影 , 活动明显 。鳖卵孵化过程中,切忌翻动 。尤其前30天容易出现坏死现象 。稚鳖一般在傍晚或凌晨出壳,稚鳖孵化出来后,还要在穴中呆上1~2天,待脐干燥脱落后才能爬出沙面 , 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 。
②温室孵化房孵化:一般是在日照温室内进行 。孵化房选建条件同室外孵化场 。面积以10~15平方米为宜 。温室外四周挖掘深、宽各20厘米左右的防蚁水沟,室内挖掘2~4个宽约1米 , 深50厘米左右,长度适度的土坑(孵化坑),河沙做孵化床,把受精鳖卵排列在沙坑里,孵距2厘米,动物极(受精卵壳顶部白点)必须朝上,最后在鳖卵上覆盖2~3厘米直径为2.7厘米的中沙 。孵化室四壁要设有窗口或通气孔,墙基设有排水孔 。室内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孵化坑的细沙和沙的含水量为7%~8%,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经40~45天后即可壳成胚胎发育,孵化出稚鳖 。稚鳖即将出壳时,在温室的一端放置一个瓷盆或木盆 , 盆口与最下面的卵层在一个平面上,盆内装5厘米深的水,稚鳖的板脐收好后会本能地爬入盆内,每天早晨可在温室内收集稚鳖,转入鳖池进行饲养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恒温恒湿箱进行人工孵化 。只需35~40天可以孵出稚鳖,孵化率可高达95%以上 。
(3)投放饲养:鳖的投放季节,宜在4月中旬~10月下旬进行 。投放之前应进行选择,挑选了病鳖、受伤鳖、畸形鳖和体质瘦弱的鳖 。并将稚鳖、幼鳖、亲鳖与商品鳖逐批分开 , 分别投放,加以饲养 。
【饲养管理】
1、亲鳖的饲养管理:亲鳖的放养密度每667 平方米 200~300只为宜 。雄鳖在繁殖季节食量大,消耗的钾质多,在4~5月间,每667平方米亲鳖池内放活体螺250千克 , 可一次投放或分批投放,以调节和增加鳖的营养成分,此外,还应经过投放一些小鱼、虾、蚯蚓和肉类加工的副产品 , 以及豆饼、南瓜等饵料 。投食在每天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左右 。投食数量要根据不同季节,鳖的摄食强度而定 。在一般情况下 , 每天的投饲量相当于池内鳖总重量的5%~10% 。饵料每次应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做到定时、定点、定量投放 。
亲鳖的池水的投明度经常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水质清洁、新鲜、池水溶氧量充足,水色呈绿色或绿褐色,水位要稳定,控制在1~1.5米之间 。深秋,当亲鳖进入冬眠期以后,鳖池的水位更要求稳定 。水温下降到10℃时,亲鳖则潜伏于泥沙中进行冬眠,而且多潜伏在离水面15厘米深处的泥沙中,体躯稍向上倾斜,便于头部伸到水表进行呼吸 。如果水位时升时降 , 影响水温和泥温 , 将不能维持鳖基本代谢的最低呼吸,影响冬眠鳖处于不安宁状态,可导致亲鳖死亡 。
- 蛤士蟆油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全蝎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蜈蚣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地龙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蛤蚧养殖技术与饲养管理
- 茯苓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枳实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桃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酸枣仁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 石斛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