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买买买,他们忙忙忙!青岛电商物流企业全力迎战“双十一”( 四 )


同时 , 要求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指导 , 通过线下约谈、线上指导和宣传教育等方式 , 督促指导平台企业履行法定义务 , 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测监管 , 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 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
慎防“套路”避开“陷阱” 青岛市市场监管部门提示 , “双十一”期间 , 广大消费者应当理性消费 , 同时提高维权意识 , 遇到侵权行为应当及时向平台企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放心消费在青岛”也向广大消费者朋友发布“双十一”网购消费提示 , 提醒消费者理性购物、文明消费 。
网购要理性 。 有些商家打着“双十一”优惠的名号 , 实际上 , 消协组织多年的价格监测和消费者投诉显示 , 一些商家“双十一”促销价格未必真实惠 , 甚至可能是全年最贵 。 不可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 , 购买前最好能提前了解价格走势 , 不要单纯相信低价宣传而盲目跟风下单 。 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 , 按需购买 。
直播秒杀勿冲动 。 不要被主播的煽动性语言和“限时秒杀”等字眼冲昏了头脑 。 要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 , 慎重选择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产品 , 以免事后产生纠纷 。 购买预售产品 , 还要明确预付款和尾款的支付时间及金额、商家的发货时间、双方的违约责任等重要事项 。 切勿因贪图便宜而进行私下交易 。
预售规则要认清 。 要提前了解清楚今年“双十一”预售规则、时间节点的新变化 , 避免错过支付定金和支付尾款的时间 。 同时还应了解清楚商家制定的预售规则、满减范围、红包优惠券适用范围、定金退还相关规定等 , 避免因错误认识造成损失 。
低价“陷阱”要避开 。 尽可能多渠道了解商品的质量 , 多平台进行比价 , 不要被虚假折扣所迷惑 , 谨防商家“明降暗升”、低价劣质、“同图不同货”等问题 。
保留证据好维权 。 注意收集和保存购物证据 , 如聊天记录、购物页面截图、促销活动宣传页面等 , 一旦出现消费纠纷 , 及时向商家协商处理 , 也可向网络交易平台投诉 , 如不能协商解决 , 可拨打12315热线或登录“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 。 此外 , 面对促销短信骚扰留证据且可举报 , 依照《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规定 , 未经消费者允许推送商业信息和广告宣传行为涉嫌违法 。 面对经营者非法推送促销信息 , 可保存证据并拨打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 共同遏制非法推送商业信息行为 , 维护个人信息安全 。
撰稿摄影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采访人员 康晓欢 孙晶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涛
通讯员 林俊文 徐宁 耿隆庆 张涛 季泽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