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是一场持久战( 二 )


在需求侧 , 我国有14亿人口、近5亿户家庭 , 居民用电量巨大 , 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 , 要通过“人民战争”把大量需求侧资源有效组织起来 , 成为实现碳中和的有生力量 。
在需求侧大力推广再电气化
电动车、储能、热泵、储热等技术快速发展 , 交通、供暖等用能终端再电气化进程加快 , 将是一场效率革命、成本革命 。
其中 , 电动车能耗仅为燃油车的1/4 , 使用低谷电充电时 , 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0% 。 热泵在提供相同热量的情况下 , 能耗仅为燃气、燃煤锅炉的30%;使用低谷电供热时 , 成本仅为燃气锅炉的1/3 , 与燃煤锅炉相当 。 电力在能源终端需求侧的能效、成本和环保优势日益明显 。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居民用电增长空间大 , 需加快推进再电气化进程 , 实现终端用能去碳化 。 如民用交通、建筑用能等领域全部由电动车、热泵等方式实现电能替代(需替代2亿吨成品油、40亿吉焦集中供热量、2亿吨民用散煤、1000亿立方米民用天然气) , 至少需增加3-4万亿千瓦时电量 , 约占当前终端消费电量7.5亿千瓦时的50% 。
充分挖掘需求侧的储能潜力
在未来的能源体系中 , 电是核心 , 储是关键 。 “储”不是简单的储电 , 而是综合利用储热/冷、电动车、氢能等多元化储能方式 , 充分挖掘现有需求侧的资源和潜力 。 广泛开展“人民战争” , 关键在于发动每户推广再电气化 , 增强需求侧的弹性 。
【碳中和是一场持久战】其中 , 家庭用能较大的电器都可以实现“时间转移” , 即一天中某些时段集中使用就可以满足生活需要 。 如电动车可充可放 , 热水器、空调等设备可通过数字技术控制使用时间 , 匹配新能源的不稳定性 。 当新能源大发时 , 家庭用电设备大用或将电能“存储”;当新能源不足时 , 用电设备停用 , 电动车反向放电 。 此外 , 热泵配合储热罐实现供冷/热 , 新能源大发时制冷/热并用储罐“存储” , 效率高 , 且具有经济性 。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重塑能源体系
相关部门指出 , 要推动能源体制革命 , 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 。 在传统能源体制下 , 煤、油、气、电、热、核等各类能源相互割裂 , 无法做到在“大能源”格局下的全盘谋划、统一调度;省间资源配置和市场流通困难 , 市场作用无法充分发挥;福利性、民生性导向的电价体制无法还原居民用电的商品属性和供求关系 , 对用电行为的引导性不强 。
因此 , 要实现碳中和 , 除在理念、行为上引导外 , 还需同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打破省间壁垒 , 实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自由流动 , 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破除行业壁垒 , 重构我国的能源体系 , 明确以“电”为核心 , 对各行业、各领域做好规划 , 统筹推进;实施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价格政策 , 研究制定居民用电峰谷电价体系 , 制定电能替代的价格政策;实施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价格和补贴政策 , 鼓励V2G(车网互动)、热泵、储冷/热、智慧控制技术应用 , 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发展 。
我国幅员辽阔 , 资源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均衡 , 决定了碳中和进程的高度不均衡性 , 因此 , 要在考虑全局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 , 让一些资源条件好、发展水平高、转型速度快的地域、城市和行业率先实现碳中和 。 如大唐集团正加快推动能源转型 , 业务覆盖从清洁能源供应到需求侧电气化替代的全过程 , 初步计划在内蒙古等省(区)推动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建设 , 在北京等负荷中心开展清洁电代油、代气、代煤试点 , 积极探索实践一条能源转型的新路径 , 以“局部胜利”带动实现“全面胜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