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团队的合作模式是有关课题能够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的前提和保证 。 目前 , 我们的研究成果已被纳入14部国际最具影响力的NAFLD预防及治疗指南 , 并牵头制定了《亚太地区NAFLD的诊断、筛查、评估以及治疗指南》 。 我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肠胃及肝脏科研究范畴亦在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 , 全球第13名 。
于我个人而言 , 18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科研人员 , 他们如今作为骨干及领军人物活跃在广东等内地省市和香港的各大院校、医院和科研机构 , 组成了科研梯队的新生力量 。 本次获奖团队中 , 就有一名仅34岁的青年科研人员 。 看到新生科研力量的蓬勃发展 , 我倍感欣慰 。
“期待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科研要素的进一步融合”
南都:你和团队成员与内地同行有哪些交流合作?
于君:我们此次获奖团队的各位教授都与内地保持着密切合作 , 从邀请内地青年学者到香港进行访学和培训、联合培养研究生及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 , 到专家学术互访、合作申请研究课题、联合发表学术论文等 。 团队成立至今 , 已与30多所内地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 亦为国内访问学者及交流学生提供了40余项开放课题 。
我本人兼任内地十多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 , 也积极参与到国家的科研项目和医学事业发展中 。 其中 , 我受聘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客座教授 , 积极为中山一院承担的广东省国际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出谋划策和引进人才 。 目前 , 该研究中心的发展蒸蒸日上 , 吸引了20多位国际顶尖高校的青年学者加盟 , 不少人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
南都:越来越多香港科学家及科研团队加入、牵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 你对此有何切身体会?
于君:近年来 , 在国家支持下 , 科研经费实现“过河” , 香港科学家和团队得以更密切地参与到国家的科技战略当中 。 作为国家科技部于2013年批准成立的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我们的团队共主持和参与了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这也使我们可以更加紧密地与内地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 , 助力香港进一步发挥在国家科技建设中的作用 。
同时 , 我也期待 ,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 , 鼓励两地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的大趋势下 , 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科研要素能够进一步融合 , 以便科研人员、经费、数据、实验材料和样品的更便捷流动 , 促进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协同发展 。
文章图片
“将努力把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临床 , 服务大众”
南都:你与团队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有何规划?
于君:事实上 , 除本次获奖的NAFLD和相关肝癌研究 , 我们团队在肠癌、胃癌和肝癌等方面都有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 , 尤其在微生态和肿瘤领域的研究 , 已在国际上独树一帜 。 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 , 我们会继续系统深入地做好相关科研并注重转化 , 努力把研究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临床 , 服务大众 , 使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得到早诊和早治 ,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
此外 , 培养年轻科研梯队也是我十分重视的工作 。 我一直认为 , 一流的科研平台以及和谐愉快、团结互助的科研氛围是利于年轻科研人员成长的良好土壤 。 作为老师 , 我须做到言传身教 , 指导学生在医学前沿领域找到感兴趣的方向 , 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科研问题 , 及时纠正课题方向并鼓励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