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科技界 , 很多女科学家在团队合作、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上展示了领导力 , 尤其在基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但事实上 , 女性在竞争中胜出、获得领导岗位的机会非常有限 。
需要强调的是 , 对于已经是教授、院士级别的女科学家来说 , 性别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 , 或者感觉没有受到多少歧视 。 但对于青年以及基层女科技工作者来说 , 她就始终感觉到往上走是很困难的 , 这就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会遇到的问题 。
南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发布了对女性研究人员在科研队伍中占比的统计结果 , 在各大洲女性占比从48.2%-18.5%不等 , 世界平均值29.3% 。 这是个国际性的问题 , 在您看来 , 国外科学家和中国在性别平等方面有什么差异?
王红阳:区别实际上还是挺大的 。 一方面根据中国科协的统计 , 目前在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中女科技工作者占了40% , 比例还是很大的 , 特别是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战线 , 女性科技工作者占比超过50% 。
但另一方面 , 当我们在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时候 , 可以看到中国女性比例是非常低的 。
中国的问题现在是基层女科技工作者参与度高 , 但是在高层次上还不够 。 到了国家层面 , 国家的重大战略研讨 , 一些国家级别的创新团队和大平台 , 包括战略科学家 , 女性的机会还是非常少的 。
许多重大国际学术会议都有规定 , 要有一定人数的女性代表参与 , 没有女性科学家发言 , 这个会是不能开的 。 而在中国 , 我们到现在还没有实行这样一个制度 。 实际上这个制度可以给很多年轻女性看到更多跻身先进领军行列的机会 , 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
文章图片
7月29日 , “V观天下——女性正能量圆桌派”活动在北京举行 。 来自多个行业的优秀女性齐聚一堂 , 聚焦女性成长议题 , 讲述女性奋斗故事 。新华社发
说生育对女性做科研没影响不现实 , 呼吁社会解决后顾之忧
南都:您本身是博士生导师 , 团队里也有很多优秀的女性 , 在您观察看来 , 她们受到生育或者家庭的困扰多吗?
王红阳:我的团队里还是有很多女性学术骨干 , 也有一些辅助科室人员 。 我们的科室基本上女性都生两个孩子 。
你想一个女性青年科技骨干 , 她生两个孩子 , 上有老下有小 , 科研要攻关 , 没有困难肯定不现实 , 至少妊娠哺乳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 。 但是如果团队有很好的凝聚力 , 这些女同志在两三年以后 , 还是非常愿意回归到科研攻关的岗位上 , 她们本身也都愿意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 重返到竞争中来 。
我想除了她们本身要充分发挥潜力 , 勤奋努力之外 , 社会和单位也应该给这些女性更多支撑政策 。 社会层面来说 , 要加强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等服务机构 , 增加公共设施 ,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 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 单位的后勤保障能力也要相应提高 , 这样才能解决女性再生三胎的问题 。
南都:面对您提到的种种问题 , 女科协可以做些什么?
王红阳:我们女科协一方面要配合国家的整体战略 , 和其他协会一样 , 围绕“四个面向” ,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当然对我们来说 , 更多的还是要面向广大基层女科技工作者 , 为她们发出声音 , 呼吁政策 。
我们会组织很多女科学家活动论坛 , 比如女科学家进校园、女科学家下基层 。 一个有成就的女科学家到大学会带动一些年轻女生 , 让她们向往科学、追求科学 , 投身到科研中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