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互联网平台仍设置隐形门槛,互联互通还需要更多时间

双十一来了 , 互联网平台何时才能互联互通 , 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近日测试多款常用社交、购物、生活服务等APP(iOS系统)发现 , 目前部分互联网平台仍设置隐形门槛 , 变相屏蔽 。 其中 , 视频平台内容难以直接分享到社交平台 , 社交平台支付方式尚不能在购物平台轻易实现 , 而购物平台链接需要绕路才能进入社交网络 , “保存至相册”“复制链接”等成为本不应该存在的“常态” 。
部分互联网平台仍设置隐形门槛,互联互通还需要更多时间
文章图片

图源IC photo
今年9月 , 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行政指导会 , 对互联网平台互相屏蔽网址链接问题提出具体的监管要求 。 在此之前 , 希望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一直是广大用户的呼声 , 人们已经十分头疼互联网平台相互之间屏蔽链接的做法 , 但只能无可奈何地选择接受 。
还得注意到 , 在监管部门要求平台间互联互通之前 , 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行业的关注和整改重点聚焦反垄断和数据安全 。 也因此 , 人们纷纷对互联网平台间相互开放报以期待 , 认为在行政监管部门的介入下 , 互联互通将在短期内成为可能 。
正如互联网中文名所示 , 互联应是其本质所在 。 只不过随着一些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壮大 , 平台之间的利益纠葛使得各方难以维持一个平衡的互通状态 , 屏蔽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 用户 , 是如今互联网平台盈利的核心点;屏蔽 , 能够建构起品牌独立的互联网生态体系 , 使得用户形成使用惯性 , 进而实现互联网企业留住用户的目的 。
基于对近十数年手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迭代更新的观察 , 就不难发现 , 电脑操作系统已经形成了微软Windows系统和苹果Mac OS系统两大格局 , 手机操作系统则是谷歌安卓系统和苹果iOS系统两分天下 , 其他任何操作系统都难以撼动现有格局 。 底层操作系统没有变更的可能 , 所有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就必须与之相适应、相匹配 , 互联网用户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使用习惯后 , 多数人将不愿多花时间去接触新的“环境” , 从而形成了系统生态的闭环 。
【部分互联网平台仍设置隐形门槛,互联互通还需要更多时间】互联网平台相互之间封闭的逻辑也同样如此 。 得看到 , 工信部要求平台间互联互通 , 实为要求当前互联网三大头部企业互联互通 , 这三大互联网头部企业聚集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 。 这三个互联网平台 , 一个侧重社交通讯、一个侧重购物支付、一个侧重短视频 。 三者性质并不相同 , 三者的用户使用频度和用户黏性也各有特点 。
从这一角度出发 , 三者并不存在互联互通的阻碍 。 但必须认识到 ,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 , 越来越多应用的出现使得用户越来越希望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互联网 。 因而互联网平台在做好其“本职”时 , 也在向着其他平台所擅长的领域发展 。 这是为了留着用户 , 也是希望能够在其他领域跑马圈地 , 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 。
目前 , 承担社交通讯角色的互联网平台 , 已允许个人用户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 但实际使用中难言便捷 , 用户显然希望能够实现更高程度的开放 。 尤其是在双十一这样一个全民网购的重要时间节点下 , 用户有着方便分享购买链接的迫切需要 。 只不过 , 海量的外部分享必然影响到自建生态体系中电商平台的流量 , 而海量新数据的涌入 , 显然进一步加剧了互联网平台自身对数据安全的忧虑 。
正如上文所述 , 当前监管部门对数据安全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 诸多既有案例能够看出监管部门对维护数据安全的决心 。 开放 , 必然意味着更多数据接口的接入 , 平台将要承担更大的数据安全风险 , 付出更多的管理成本 。 在当前 , 数据安全是所有互联网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 , 一旦触及企业将难以翻身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