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睛耕雨读?( 二 )


如何理解睛耕雨读?

文章插图
现在讲晴耕雨读 , 不再单纯了 。耕不再仅指耕地劳作 , 读也不仅读圣贤书 , 耕读的意义进一步扩大了 , 耕指一切有意义的生产实践活动 , 读指一切能提高知识技能 , 修养品性的读与思的活动 。耕读是做好人必要的 。
如何理解睛耕雨读?

文章插图
“耕读传家久 , 诗书继世长” 。自古以来 , 这是不少家族的长辈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 。顾名思义 , 晴耕雨读即晴天耕种 , 雨天读书 。
如何理解睛耕雨读?

文章插图
在农耕社会 , 古人一般是小富即安 。能耕能读的 , 是那种典型的小康书香人家 。试想 , 连糊口都成问题了 , 每日劳碌奔波 , 恐怕雨天也要穿蓑衣戴斗笠去耕作 , 哪有心思和精力去读书?《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家每日在风雨中忙碌 , 连一冬的嚼裹都没有 , 何来读书的雅趣?大富大贵之家 , 早就与“耕”无缘 , 连“读”也失去了朴素的本真 。贾宝玉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 , 每日在红香绿影中穿梭 , 读书味同嚼蜡 , 不过是作样子给父亲贾政看看而已 。
如何理解睛耕雨读?

文章插图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写过《咏江门墟》:
二五八日江门墟 , 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 , 半为农者半为儒 。晴有田可耕 , “春种一粒粟 , 秋收万颗子”;雨有书可读 ,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书中自有颜如玉” 。晴天耕种以果腹 , 雨天读书以悦心 , 这是自古以来文人士子所追求的境界 , 至雅至净 。
诸葛亮曾云:乐躬耕于陇中 , 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 , 以待天时 。表面看来 , 这种晴耕雨读至情至性 , 其实 , 这里有出仕问计的动机 , 有一种蓄势待发 , 意在安天下的心态 。
人在少年时朦胧纯真 , 无法理解晴耕雨读的真正含意;青年时只想鲜衣怒马 , 晴耕雨读只是个模糊的意象;壮年时红尘碌碌 , 晴耕雨读只在失意碰壁时偶然想起;老年时千帆阅尽回归草庐 , 已经了悟大道至简 , 从而生出晴耕雨读的从容 , 心生大欢喜 。
如何理解睛耕雨读?

文章插图
【如何理解睛耕雨读?】晴耕雨读放在现代社会来看 , 是一种从前慢的节奏了 。这幅景致堪称天人合一:晴耕时 , 雨天读的诗书跃然心头 , 耕也不累;雨读时 , 睛耕的场景历历在目 , 读也成趣 。不过 , 这一切已经离现代人太遥远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