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牛“修车匠”教练原来是英文老师出身
在一群各种肤色和鲜亮发色的青年人群中 , 一个黑头发、高个子 , 身穿黄色西装和白色西裤的亚洲男孩从随身携带的工具箱里掏出一块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红色绸缎 。 轻轻一抖 , 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出现在人们面前 。
这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赛场上的一幕 。 这场比赛中 , 来自上海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男生徐澳门 , 用平时训练量二分之一的体能和技术 , 拿到了车身修理项目的世界冠军 。 五星红旗 , 是他背着老师和教练组自己带上赛场的 , 他在比赛中实现了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不给祖国丢人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日前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教练组组长马波的带领下 , 来到这所名声在外的职业学校 , 探寻世界冠军“摇篮”的办学之道 。
“注意 , 这里最好不要拍照 , 照片不要外传 。 ”在车身修理车间 , 几个男孩各自分工正在练习修理汽车 。 他们戴着彩色的、彰显个性的隔音耳套 , 穿着统一的校服 , 一边关注时间 , 一边加快手头的进度 。
马波走近他们 , 观察每个人的动作、速度 , 向他们指出哪些细节部分需要再注意、再斟酌 。 很少有学生会质疑马波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 也很少有人问起马波的求学情况 。 但马波告诉采访人员 , 他其实是一名英语老师 , “2015年才转的钣金专业” 。
“车身修理有3个模块 , A模块设备很重 , 对安全性要求极高;B模块是结构件更换 , 突出动作规范性;C模块要求选手在预制板上进行精细操作 , 要求间隙在0~1毫米之间 。 ”这个英语老师如今对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的了解比其他任何人都详细、细致 。 他甚至还根据每个模块的不同要求 , 设计了最新的训练方法 。
比如 , 在A模块环节 , 他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绳索穿线方法 , 在保证拉卡牵引车身力量至少3吨的情况下 , 尽量避免安全隐患;B模块训练环节 , 他首次引入模拟焊接场景 , 帮助新入门的选手在第一时间就纠正自己出现的第一个错误 。
正在模拟机上训练的 , 是备战2021年世界技能大赛的6名学生 。 像杨山巍、徐澳门一样 , 他们都是杨浦职校优中选优的学生 。
徐澳门是在入校后第二周第一次上实训课时 , 被汽车专业主任选入学校技能训练队的 。 作为培养世界技能大赛冠军的摇篮 , 杨浦职校有完善的技能训练梯队体系 , 每年都从入学新生中选拔优秀苗子 , 徐澳门是历年入选最早的 。
喀山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上 , 这双灵巧的手 , 以比平时速度放慢了再放慢的匀速 , 完成了比赛 。 比赛设置时间为22小时 , 徐澳门完成时间为21小时40分 。 “当时我们一直在喊 , 你慢一些慢一些 , 活儿细致一些 , 慢一些不要紧 。 ”马波说 , 徐澳门平时的训练量 , 是世界技能大赛比赛的两倍 , 到了冲刺备赛阶段教练组把训练强度降到了比赛的1.5倍 , “一般选手到了比赛第三天 , 都会体力不支 。 但我们的选手 , 肯定没有问题” 。
今年刚满20岁的徐澳门 , 经过4年多的训练 , 除了精湛的技艺 , 更磨砺出了坚韧的品格 。 采访中 , 他不断表达着对这个教练组、专家组、后勤组的感激之情 。
颁奖仪式结束后的赛场外 , 徐澳门说着话 , 身后的教练同时为他擦拭着头发上的雨水 。 这些教练的面孔 , 每天都能在车身修理项目的赛场外见到 , 他们的朝夕陪伴 , 为徐澳门提供了坚强后盾 。 “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块金牌 。 ”徐澳门说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