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爱迪生”手工耿:不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无用

  “无用爱迪生”手工耿

“无用爱迪生”手工耿:不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无用

----“无用爱迪生”手工耿:不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无用//---- //

  手工耿和他的家当 。 黄庆军/摄

  一头油亮的长发 , 似乎是来不及修剪的胡子 , 身材高大 , 星眸带电 , 这样的人物 , 在河北保定的乡下遇到 , 你会觉得是一个工人 , 在北京798艺术区 , 就可能是一个艺术家 。

  手工耿 , 成功hold住了这两种角色 。 在过去的3年中 , 他以在自家小院亲手制作的种种金属感强烈的“硬核”作品 , 在抖音有近240万粉丝 , 在快手有超过360万粉丝 。 从早期的“脑瓜崩”辅助器、菜刀梳子、不锈钢拨浪鼓 , 到后期的“大制作”——倒立洗头机、跑步充电器、动感单车豆浆机 , 手工耿的作品和艺术品有着某些共同的特质 , 比如 , 纯手工、鲜明的个人色彩 , 以及 , 无用 。

  手工耿 , 本名耿帅——粉丝们并不在意这个平平无奇的本名 , 更愿意为他起各种彰显人物特色的昵称 , 比如“无用爱迪生”“保定樊少皇” , 称他的作品为“无用良品”“耿哥出品 , 必属废品” , 甚至还威胁他 , “敢发明有用的东西 , 我就取关你” 。

  因为“无用”而成网红 , 对此 , 手工耿自己怎么看?最近 , 微众银行主办的《我们的家当All We Love》艺术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开幕 , 请来了铁皮玩具收藏家、剪纸艺术家、纪录片导演、制冷厂创业者……手工耿也在其中 。 这些几杆子都打不着的人聚在一起 , 却意外和谐 。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采访人员专访时 , 手工耿坚持 , 自己做的东西是“实用”的 。

  手工耿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个画家 , 不过“理智”如他 , 在小学二三年级时就意识到 , 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 于是上初中后 , 理想就变成了挣钱 , “那时候家里人跟我说 , 好好学习 , 将来念一个好高中 , 考一个好大学 , 找一份好工作” 。 什么是“好工作”?都是农民的父母告诉他 , 坐在办公室不用干力气活儿就是 。

  手工耿是个乖孩子 , 听爸妈的话 , 只是坐办公室的职业理想一直没有实现 。 从18岁开始出门打工 , 他在工地搬过砖和过泥 , 在工厂做过焊工车工钳工 , 搭过厂棚、装过暖气管道……直到2017年 , 他决定辞职 , 专心做手工 , 并把制作过程拍成短视频上传 。 那一年 , 手工耿29岁 。

  朋友们都觉得他瞎胡闹 , 母亲也反对:“你这个年纪了 , 应该做一些大人应该做的事 。 ”但手工耿觉得 , 从18岁到快30岁就一直在不停地工作 , 枯燥乏味 ,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况且 , 做手工拍视频也是一份工作 , 自己做的东西可以销售 。

  他在淘宝开了一个“手工耿的小店” , 页面和他的打扮一样粗糙 , 销量最好的“脑瓜崩”最近卖出了28个 , 菜刀梳子也卖出去了9把;这次“我们的家当”艺术展 , 还特地为他开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线下旗舰店” , 开展当天 , 销量不错 , 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小店” 。 不过 , 相比数百万的粉丝量 , 这个销量还是有些惨淡 , 人们显然更愿意从他的作品中得到物质“实用”以外的东西 。

  “我一直不觉得自己做的东西是无用的 , 我给它们定义为‘有趣’ , 或者说‘有新意’ 。 我不喜欢做一些平凡的东西 , 我想改变一点枯燥的生活 , 让生活起一点小波澜 。 ”手工耿说 , “小时候 , 我们总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展现给其他小朋友 。 现在也一样 , 我的家当如果能给其他人带来欢乐 , 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共鸣 , 就不是无用的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