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点亮革命圣地智慧之光 打造基层治理创新高地( 二 )


宝塔区将城区531个小区(185个老旧小区、346个新小区)的基础信息 , 管理者的基本信息(273个网格长、218个巷长、674个“小区长”)纳入社区服务管理“一张图”平台 , 既方便指挥调度 , 也便于视频巡查 。 该区还部署了服务于社会民生的“系统+服务+居民+终端”的网格化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 破解传统社区信息不对称、治理手段不健全、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 , 全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老幼皆宜、便捷高效、人性关怀的一站式服务 。
同时 , 宝塔区建立了收集民情民意和群众诉求的全民城管微信小程序、12345智慧政务服务、12315消费者维权、12348公共法律服务、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等为一体的网上群众工作中心 , 让老百姓充分参与到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来 , 做到“接诉即办、重点治理 , 聚焦盲点、预诉先办” 。 截至2021年8月底 , 累计为市民群众解决诉求问题8万多件 , 日均办理近百件 , 平均满意率94.2% , 促进了信访秩序的总体规范和线下信访量的持续减少 , 让C2C人民与城市、C2G人民与政府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落到实处 。
宝塔区还坚持“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全周期管理模式 , 在关键时刻提升能级 , 切换为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清雪保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多重协同指挥中心 , 信息通达性和效能响应效率提高90% 。 该区同步搭建了应急管理应用平台 , 把全区各部门、乡镇纳入一体化管理 , 进行区级统筹 , 对信息接报、资源统筹、方案匹配、事件分析和指挥调度等环节进行闭环作业 , 保障了信息通达、精准处置 。
经验启示
物联网感知技术为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契机 , 既可为后续数据化提供丰富素材 , 也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员短缺 。 宝塔区充分融合存量基础设施 , 试点示范性推动自动感知 , 特别是以人工智能抓拍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巡航智能监控 , 为探索除道路交通管理以外的社会治理方方面面事务提供了先行经验 。 对此 , 各基层组织也要充分融入“一网通”平台 , 搭建智能互联平台 , 为全域全程全时感知奠定基础 。
数字化转型要进行系统设计 , 把推进思路、发展目标与城市的发展实际相结合 , 坚持“做实存量、集约融合、持续迭代、审慎新增” , 主要提升存量 , 新增重在串联 , 以网状、树状结构推动转型 , 建立自上而下、横纵到底的领导干部共同抓机制 , 明确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推进机制 。 同时 , 要特别注重数据化 , 数据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 要由主动与被动数据采集方式转化为自动的数据采集方式 , 要厘清各基层治理部门的权责界限 , 完善数据协同收集机制 , 要推动数据开放 , 公开提供可理解和可利用的数据格式 。
宝塔区在实践中 , 集中打造了涵盖便捷泊车、智慧乡村、掌上社区、宝塔E享、信用街区等11个应用场景的“宝您满意”智慧民生系列应用平台 , 实现了线上车位查询、停车缴费 , 辖区自然、地理、经济、民生等资源的集成式平台化展示和资源调用 , 群众网上便捷办件、完税、小区缴费、生活信息发布、社区信息查询、村级事务管理、线上农产品售卖等功能 。 其过程就是瞄准民生服务智慧化 , 综合利用情感分析、语义识别、自动问答、AI和可视化等多种技术手段 , 为需求日趋多元化的公民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民生服务 。 对此 , 优化民生服务要将城管、医疗、交通、治安、教育等数据放入统一的数字化平台 , 为整合辖区内事关民生的数据奠定基础 。 除此之外 , 要通过建立城市APP和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 , 推动民生服务线上线下相统一 , 让居民足不出户就享受到与线下同等的民生云服务 , 大大降低企业和居民的办事成本 , 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