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调整“豪宅税”,是在矫正“普通住宅豪宅化” |新京报专栏

深圳调整“豪宅税”,是在矫正“普通住宅豪宅化” |新京报专栏


"multi_version":false

深圳调整“豪宅税” , 凸显的是当地政府对经济社会的敏感适应能力 , 是新阶段下坚定落实中央“房住不炒”政策基调的鲜活案例 。

▲新京报我们视频 截图

文 | 刘晓忠

对有意购房的深圳人来说 , 今年这个“双11”是色彩斑斓的 。 多家媒体报道 , 深圳有关部门对普通住宅标准的认定不再设价格线 , 只需满足两个条件 , 即小区容积率高于1.0的住宅、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均为普通住宅 , 满两年可免征增值税 。 相比以往的标准 , 这次深圳豪宅认定标准的调整 , 无疑是非常亲民的 , 也很好地践行了 “房住不炒”政策 。 适时调整住宅标准是在与时俱进 上次深圳调整普通商品住房认定标准 , 要追溯到2015年 。 当年9月 ,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圳市2015年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价格标准的通知》 , 提出普通住宅标准认定需满足三个条件: 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含)以上 , 单套住宅套内120(含本数)平方米以下或者单套住房建筑面积144(含本数)平方米以下 , 实际成交价低于本通知规定的所在区域普通住房价格标准 。 其中 , 该文件还对深圳各区的房价做了认定标准 , 如罗湖超过390万、福田超过470万、南山超过490万等的住房将征收“豪宅税” , 其旨在响应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 , 遏制房价过快增长 。 但是 , 从2015年四季度以来 , 深圳房价出现了一轮飙升 。 如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显示 , 2015年10月 , 深圳市新房和二手房均价分别为33599元/平方米和44029元/平方米; 而2018年深圳新房均价达到54120元/平方米 , 二手房均价达到59956元/平方米 , 比2015年10月大涨了61%和36% 。 这意味着 , 当前如果继续沿用2015年的标准 , 那么 , 深圳大多数住房都需缴纳“豪宅税” 。 普通住宅“豪宅化”问题日益明显 , 显然不利于深圳房市的健康发展 , 并额外增加了普通住宅购买者的负担 。 如今 , 深圳市有关部门根据市场新情况 , 适时调整住宅标准 , 体现了其在政策制定方面对市场变化的敏感适应能力 。 这种政策“见异思变”的动态调整是值得肯定的 。 并非变相放松楼市调控 那么 , 这次住房标准的调整 , 是否意味着变相放松政策? 我认为 , 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 其实 , 国内很多地方对豪宅的认定标准 , 与深圳此次修改后的标准是一致的 。 而且 , 楼市的价格是基于供需关系的变化 , 矫正“普通住宅的豪宅待遇化” , 会降低改善型和刚需购房者的税费成本 , 却不会直接而显著地改变市场供需情况 。 因为 , 没有迫切购房和换房需求者 , 抑或本身缺乏住房购置能力的消费者 , 不会只凭购房税费成本的降低而改变主意 , 尤其是对有购房需求而无购房能力的人来说 。 不过 , 在此值得反思的是价格调控手段的慎用问题 。 包括深圳等地在出台楼市政策时 , 为了体现贯彻中央政策的彻底性 , 曾在价格上做了一定的规定 。 以深圳为例 , 即便2015年在豪宅认定上引入了价格指标 , 但最终也未有效遏制房价的飙升 , 反而伴随着房价的上涨而导致“普通住宅豪宅待遇化” 。 其实 , 价格是市场交易者自由博弈的交易对价 , 相关商品和服务值多少钱 , 不是一个可以线性决策的过程 , 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领域 。 因此 ,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非一个可以有效调控的目标 。 从这个角度上看 , 行政权力也必须坚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 , 认真贯彻好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厘清工作 , 把公权力聚焦在容易产生外部性的公共服务领域 , 更好地推进“放管服”改革 , 尊重和敬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总之 , 深圳当前对普通住宅标准与时俱进的调整 , 凸显的是当地政府对经济社会的敏感适应能力 , 是新阶段下坚定落实中央“房住不炒”政策基调的鲜活案例 。 而当务之急 , 是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 避免一些市场投机者曲解政策 , 明确住房标准调整不是楼市调控政策放松 , 防止不熟悉政策的消费者被忽悠 。 □刘晓忠(专栏作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