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周发布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 压缩号贩子生存空间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北京每周发布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
压缩号贩子生存空间北京协和医院等21家重点医院已见不到明显号贩子活动线索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从市卫健委获悉 , 今年7月22日至10月31日的“加强综合监管、保障行业安全”百日安全行动中 , 通过线上摸排、线下暗访 , 市卫健委总结形成了“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并每周公布 , 督促医疗机构精准打击“号贩子” , 压缩“号贩子”的生存空间 。
很多患者在就医前 , 习惯先上网搜索相关就诊信息 , 因此网络也成为“号贩子”活动的“新区域” 。 在百日行动中 , 市卫健委搜集了百度、58同城等搜索工具、生活类网站中930余个网页的10000余条信息 , 寻找“号贩子”的活动痕迹 , 最终工作人员发现5条违法违规线索 。
医院周边是“号贩子”活动的传统势力范围 。 市卫健委线下暗访巡查了各重点点位1107户次 , “专项工作巡查组两人一组 , 组队到21家重点医院及其周边400米的范围内 , 暗访巡查有没有‘号贩子’交易和散发名片、小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 。 ”有关负责人表示 , 千余次巡查后发现小广告134条、“号贩子”线索25人 。 对照线上和线下发现的问题和线索 , 再结合市民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线索 , 市卫健委总结形成了“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 。
每周 , 市卫健委会通过内部办公系统和内部微信群 , 公布相关指数 , 并对相关医疗机构提出整改要求 , 请公安机关、城管部门加强打击和清理 。 市卫健委表示 , 通过每周定期发布“号贩子活动密度指数” , 进一步压实了医疗机构和挂号平台防范“号贩子”的工作责任 , 压缩了“号贩子”的生存空间 。 目前 , 通过随机暗访发现 , 受到“号贩子”困扰的北京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儿童医院等21家重点医院的院内及周边已经见不到明显的“号贩子”活动线索 。
此外 , 百日安全行动期间 , 市卫健委还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1626次 , 发现并整改隐患595处;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医疗废物管理、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项检查巡查6175次 , 实施卫生健康行政处罚5225件 , 罚没款1176万余元 , 取缔无证行医54户次 , 协助抓捕“号贩子”72人 。 (采访人员 蒋若静)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